台幣升值,不只出口受衝擊?媒體人揭壽險業也中槍:這家帳面虧損逾800億

台幣不斷升值讓國內出口商面臨銷售壓力。(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幣不斷升值,讓國內出口商面臨銷售壓力,其中,壽險業首當其衝,帳面虧損預估高達數百億元,對此,《商業周刊》總主筆呂國禎在節目《Catch大錢潮》分析,各產業受台幣升值影響的程度不一,其中,壽險業如國泰金,雖帳面虧損已超過800億元,但由於外匯到月底才計算,因此未來情勢仍可繼續觀察。

呂國禎表示,很多出口業者跟台灣製造業都稱「寧可課關稅」,也不要因為匯率而損失。他分析, 2010年壽險業整體投資美元的資產才3兆多,到現在已超過23兆,占比從3成提升至7成,這也是為何壽險業會成為第一排的影響者,像富邦投顧跟高盛進行統計,如果以台幣10%的漲幅來看,國泰金在帳面上的虧損超過800億台幣,如果有外匯準備金再去抵銷,大概損失400億台幣左右,相當於去年獲利的38%。

呂國禎指出,所有壽險公司在4月可能都會是虧損,淨值也有可能會有大幅變動,甚至呈現負的狀態,因為它投資太多海外資產,但他強調,外匯是到月底才計算,「『帳面上』的損失,甚至淨值變成負的,它不要實現就沒這個問題」。

呂國禎表示,在台幣升值中,印刷、電路板、網通等電子零組件影響比較大,它們大量的投資都在北美市場,所以外匯的損失、計價損失的衝擊很大,在新台幣升值10%對毛利率影響約5%~10%左右,反而工具機影響程度僅有0.9%,在去年日圓大幅貶低,對工具機產業的造成衝擊,它們的產品一度是打3折、5折在賣。

呂國禎直言,美國總統川普希望我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逐漸減少,所以當台幣升值,台灣出口金額就會減少,所以最後會發現衝擊沒有那麼大,這就是台幣短期漲很大。

呂國禎進一步提到,在台幣升值的受惠產業中,航空業者最為明顯,因為它買油料或海外購買的成本用美金計價,但最後收的是台幣。其餘受惠產業還有食品股、營建資產股、造紙股跟資產概念顧,其中,造紙成本來自海外,所以買紙漿、造紙都會受惠。至於資產概念股目前則是各說各話,房市有傳出打7折,但也無法得知是否會導致泡沫經濟 。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