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輕人容易掉進網路詐騙陷阱?最新研究將矛頭指向這4個字

FOMO是年輕人在社群媒體上容易受到網路釣魚攻擊的罪魁禍首,根據一項最新研究顯示,16至29歲的Instagram用戶對社交活動的興趣與渴望,使他們容易掉入網路釣魚的陷阱。(示意圖/pakutaso)

「現在有空嗎?」、「可以先借我5萬嗎?明天下午還你」你是否有收過朋友在Instagram、LINE等社交媒體傳來類似的訊息?請注意,你已經成為網路釣魚詐騙的目標!

德國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工作與工程心理學系的博士候選人暨研究員Jennifer Klütsch在接受《華爾街日報》訪談時指出,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是年輕人在社群媒體上容易受到網路釣魚攻擊的罪魁禍首,她的最新研究顯示,16至29歲的Instagram用戶對社交活動的興趣與渴望,使他們容易掉入網路釣魚的陷阱。

免費訂閱電子報連結圖

秒回訊息、害怕錯過朋友消息?由於年輕族群比其他年齡層更常使用社群媒體,導致他們會做出快速、本能的反應,而不是系統性地評估風險,通常只會確認發送者是不是認識的人,而不會仔細檢查傳送的連結是否可疑。

Klütsch的研究發現,82.9%的受試者至少點擊過一次訊息中的不明網址,尤其是那些朋友或追蹤者傳送的,他們幾乎毫不猶豫地點擊,因為他們信任Instagram這個平台。

害怕缺席朋友聚會、社交活動?Klütsch的研究顯示,網路釣魚訊息中,最成功的是那些承諾社交機會的詐騙,例如發送「來看看今晚舉辦的這場私人活動!」,FOMO會驅使人們衝動地下決定,導致年輕人容易成為社交工程攻擊的受害者。

網路釣魚詐騙三階段

KLÜTSCH表示,社群媒體上的網路釣魚通常發生在三個階段:

1. 詐騙者發送好友邀請或「追蹤」目標對象。

2. 接著發送私訊,包含一個吸引人的連結。

3. 最後,如果使用者點擊了連結,他們可能會被誘騙輸入登入憑證,或下載惡意軟體。

除此之外,許多網路釣魚詐騙者會駭入朋友或追蹤者的帳號, 因此就算受害者只信任熟人的訊息,仍然存在被詐騙的風險。

三招防範網路詐騙

KLÜTSCH提供三個方法,保護年輕人誤入網路詐騙風險:

1. 放慢速度,在點擊連結之前多花一點時間思考:「我為什麼會收到這則訊息?這看起來正常嗎?」

2. 不要害怕向朋友求證訊息的真實性,如果某人傳送了一個可疑的連結,請透過不同的通訊軟體直接詢問他們,確認是否真的由他們發送。

3. 意識到網路釣魚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不僅僅是電子郵件,過往大家普遍認為網路釣魚是只針對年長者的電子郵件詐騙,但事實上,年輕人因為習慣快速點擊、秒回,反而更容易成為受害者。

教育工作者、家長、科技公司「三管」齊下打擊詐騙

許多人認為年輕人是「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s)」,從小就使用各種數位產品,自然也懂得如何避開詐騙,但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假設。

KLÜTSCH提醒,學校與大學應該更看重網路安全教育,家長也應該與孩子討論社群媒體的風險,宣導「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攻擊目標」的觀念,或許能讓年輕人提高警覺,減少上當的機會。

此外,科技公司應如何打擊詐騙?KLÜTSCH指出,Instagram已推出一項提醒功能,當使用者點擊可疑的外部連結,準備離開應用程式時,系統會發出警告,能夠打斷使用者的習慣性動作,從而防止網路釣魚攻擊。

只不過,這類警告或資訊應該進一步搭配簡單的視覺化呈現,例如「網路釣魚風險指標(phishing meter)」,讓使用者能夠更快速、直覺地評估風險。 (相關報導: 獨家》ETF掛牌首日「破發」,竟是同家券商摜殺!IPO亂象又一樁,金管會要查了 更多文章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林彥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