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ETF亂象引爆金融業基層炸鍋!檢舉熱潮驚動金管會,已有券商取消責任額

金融商品本來應以需求、市場與適合度為導向,而非迫於壓力的無理推銷。市場人士認為,金融商品不該訂定責任額,這才是主管機關應該關注的焦點。(吳逸驊攝)

為了終結ETF、基金IPO亂象,金融業基層員工近日號召起義,串聯向金管會、勞動部具函檢舉。此事不只驚動主管機關,如今也有券商體察民情、從善如流,已於今(13)日宣布6月IPO照常上架,但決定取消責任額。

金管會昨日初步回應,證期局確實陸續接獲檢舉信,將儘速展開調查,重點鎖定券商在銷售IPO時是否落實KYC(認識客戶)、KYP(了解商品),有沒有向客戶推銷不適合的商品。

第一線員工呼籲金管會別劃錯重點

眼看主管機關開始動起來,但有券商第一線員工提醒,如果金管會只查有沒有落實KYC、KYP,恐怕是劃錯重點,反而徒增基層工作負擔,重要的是終結不合理的IPO責任額,及其衍生的種種亂象。

據了解,檢舉信中指控券商向基層頻繁施壓責任額,並於市況不好的情勢下迫使員工自掏腰包認購IPO,引發金管會高度關注,但礙於檢舉內容大多屬於狀況描述,缺乏「人事時地物」等實質證據,目前難以直接介入,必須等到有更明確的事證才能執行業務檢查。

健康的金融市場 該是什麼樣子?

儘管如此,金融業基層的這項行動並非毫無斬獲。根據知情人士表示,永豐金證券今日已向內部傳達,6月IPO照常上架,但沒有規定責任額。換句話說,旗下員工不必頂著壓力兜售,客戶有興趣的話還是可以買,一切順其自然。

「這才是健康的金融市場該有的樣子!」一位券商理專指出,投資一定有風險,金融商品本來應以需求、市場與適合度為導向,而非迫於壓力的無理推銷。但這幾年來,許多基層在責任額的重擔之下,只能無奈照著投信、券商的文宣,向客戶推薦一些自己也沒信心的IPO,投資人並未得到完整的風險揭露,「金融商品不該訂定責任額,這才是主管機關應該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