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藝術界享有崇高地位的傳藝金曲獎,不僅是年度傑出作品的競技場,更映照出當代戲曲發展的脈動與焦點。許多劇作在獲得金獎的肯定後,聲勢水漲船高,備受矚目。為了讓這些膾炙人口的佳作能再次與廣大戲迷見面,並觸及更多潛在觀眾,使其藝術價值與製作效益發揮至極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今年破天荒首度策劃「傳藝金曲劇展」,精選近年榮獲傳藝金曲獎等重大表演獎項的四部頂尖作品,將於6月27日至8月10日期間,在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盛大公演,讓觀眾再次沉浸於好戲的非凡魅力之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悅宜感性地表示,許多優秀的傳統戲曲作品在首演後,常因各種因素而難以再次搬上舞台,讓許多當時未能親臨現場的觀眾只能扼腕,並持續引頸期盼加演的機會。「為了回應這份熱情,並讓這些曾閃耀金曲獎光芒的精彩劇作有機會重現風華,傳藝中心今年夏天特別催生了『傳藝金曲劇展』。」陳主任進一步闡述,期望這些好戲能在一次次的演出中反覆淬鍊,並透過與觀眾的即時互動和反饋,昇華為永垂不朽的經典之作。同時,她也寄望此劇展能發掘並培育出一顆顆戲曲界的明日之星,讓它們在劇場的沃土中茁壯成長,最終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深刻而珍貴的印記。「傳藝金曲劇展」不僅為即將到來的年度傳藝金曲獎提前暖身,更承載了傳藝中心對經典戲曲傳承與創新的深切寄望,期盼能如同金馬影展之於金馬獎般,透過劇展的舉辦,重新開啟觀眾對得獎作品的記憶寶盒,將傳統戲曲的雋永美好,再次分享給跨越世代的廣大觀眾。
率先為劇展揭開序幕的,是曾榮獲第33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年度作品獎的真快樂掌中劇團《王爺飯》。此劇同時風光入圍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設計及最佳偶戲主演獎等多項大獎,評審團盛讚其「全劇自然、真實呈現布袋戲藝人的生命情境,令觀眾忘了這是一場戲劇表演」。《王爺飯》以國寶級藝師江賜美女士的真實演藝生涯為主軸,細膩刻劃戲班闖蕩江湖的辛酸甘苦。劇中更巧妙融入傳統劍俠戲《飛劍英雄傳—兄妹復仇記》的片段,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廟口布袋戲那刺激熱鬧、通俗生動且華麗炫目的獨特演出風格。
緊隨其後的是榮獲第34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年度作品獎的毛斷計畫《文武天香》。該劇的編劇巧思與男女主角的精湛演出,亦使其風光入圍最佳編劇獎及最佳青年演員獎。評審團對其評價極高:「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卻也能勇敢面對生命,為愛與情誼做出奉獻犧牲,情到深處亦能深深感動觀眾,賦予了傳統忠孝節義全新的當代面貌。」劇中三位主角在宛如自由避世所的「天香樓」中,發展出一段非比尋常的深厚情愫。他們不斷透過「戲中戲」的扮演,將過往塵封的隱密羈絆與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層層剝開,娓娓道來。
由窮劇場與江之翠劇場攜手打造的《感謝公主》,原為「英雄.超時空」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的特邀新作,其藝術成就非凡。此劇不僅榮獲第35屆傳藝金曲獎評審團獎的殊榮肯定,更創下紀錄,成為台新藝術獎開辦以來,首部奪下年度大獎的傳統戲曲作品。評審們對其讚不絕口:「此乃南戲經典劇目的傑出當代演繹,成功將傳統表演文本與現代劇場的書寫手法完美融合。」創作團隊慧眼獨具,取材自宋元南戲《朱弁》,以傳統為經,當代為緯,巧妙地跨越時空,交織出兩段動人故事:一段是朱弁在異域的流離失所,另一段則描寫一位1950年代臺灣的政治犯,為求自保而出賣同伴,而後轉向投身文化事業的曲折生命歷程。兩段故事形成有機的連結與互文參照,精準詮釋了個人在巨大歷史洪流中的徬徨無助與進退兩難。
壓軸登場的臺北海鷗劇場《國姓之鬼》,原是「服妖嬈.神自在」2022年臺灣戲曲藝術節的主題作品,同樣光環耀眼,一舉奪下第35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導演獎,以及第22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獎兩項大獎。評審團高度肯定其:「導演在劇場空間、舞台元素及物件的運用上手法多元且創新,並持續聚焦於演員表演能量的極致釋放,成功開創出戲曲嶄新的面貌與可能性。」此劇大膽打破傳統線性敘事結構,透過多段精彩的「戲中戲」設計,巧妙營造出現實世界與多重宇宙相互交疊的「戲中戲中戲」虛實結構,藉此對「國姓爺」鄭成功的傳統形象及其歷史意涵,展開了一場激烈而深刻的思辨與探討。 (相關報導: 辜仲諒等人涉澄清湖大樓案被判刑 中信金聲明:支持同仁證明清白 | 更多文章 )
「傳藝金曲劇展」的票券已自3月17日起全面啟售,由於劇目精彩,佳評如潮,優質席位正火速消失中。敬請有興趣的觀眾把握機會,欲購從速,以免向隅。更多詳細節目資訊,請參閱「傳藝金曲劇展」官方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