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產業龍頭」今起股票暫停交易!196億呆帳難收回恐下市,股民慘被套牢跑不掉

台灣最大統包工程公司中鼎工程(9933)在4月爆出美國孫公司CTCIA應收帳款高達196億元恐成呆帳後,宣布股票與轉換公司債自5月13日起暫停交易。(資料照/取自PhotoAC)

台灣最大統包工程公司中鼎工程(9933)在4月爆出美國孫公司CTCIA應收帳款高達196億元恐成呆帳後,5月12日再度投下震撼彈,宣布股票與轉換公司債自5月13日起暫停交易,待公布重大訊息後再申請恢復。由於消息正值首季財報揭露期,引發市場揣測是否與呆帳認列或財務處理方式相關,投資人情緒高度緊張,市場上也出現樂觀與悲觀兩派解讀。

中鼎工程(9933)5月13日起股票暫停交易!

這起風暴起於2021年,CTCIA與美國加州再生燃料公司BKRF簽署統包工程合約,負責改建生質柴油廠。然而BKRF母公司GCEH因投資失利與政策變動,最終聲請破產重整,導致原本應於完工後分期支付的工程款項未能履行。中鼎初估損失高達196億元,幾乎等同其淨值,若全數認列為呆帳,恐讓公司資產歸零、甚至面臨下市危機,引發外界對公司財務穩定性的嚴重疑慮。

外界質疑中鼎在該案中未遵循過往按進度收款的慣例,而是改採「實質完工後付款」的條款,加上缺乏預付款與階段驗收機制,導致資金長期積壓、風險擴大。2023年雙方曾數度修正合約,最終達成臨時和解協議,將總工程款調整為3.6億美元,分30個月支付,但至2024年,GCEH反控施工品質問題並解除合約。

中鼎表示,目前已向美國法院申請設定擔保權(Mechanic’s Lien),並將參與債務重整程序,以爭取債權保障。公司考慮從2025年起分期提列備抵呆帳,減緩財報衝擊。同時也強調,未來將重新檢視海外專案合約條款與風控流程,避免類似財務風暴重演。

這起事件不僅動搖投資人對中鼎的信心,也暴露出企業在海外工程專案中的風險控管漏洞。外界普遍認為,美國法院對GCEH重整案的最終裁定,將成為中鼎能否追回款項的關鍵,也將左右其未來的經營與股價走勢。 (相關報導: 政府打房、川普關稅,2025台灣房價會下跌嗎?胡偉良分析5大走向:這類房子掀拋售潮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