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銷售風暴!理專泣訴「血汗配額」,未達業績遭霸凌,金管會急派臥底蒐證

近期國內投信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募集熱潮引發的銷售亂象。(資料照/取自PhotoAC)

近期國內投信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募集熱潮引發的銷售亂象,正演變為一場從業人員的集體陳情行動。網路上有群組發起「#終結IPO制度暴力」及「一人一信救自己」等活動,號召券商營業員及銀行理專以實名檢舉信方式,向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勞動部等主管機關陳情,抗議不合理的ETF首次公開發行(IPO)銷售責任額制度。金管會今(12)日證實,自上週五(9日)起已陸續收到相關匿名檢舉信函,並將正式展開調查。

市場逆風、責任額重壓 券商基層串連反彈

金管會指出,投信公司在募集銷售基金、ETF期間,通路端如銀行理專、券商營業員被賦予IPO銷售責任額(俗稱「摳打」)已行之有年。然而,此次之所以掀起軒然大波,主要是因近期市場行情不佳,但部分券商仍對新募集的ETF訂下高額銷售目標,導致基層從業人員壓力巨大。

據網路社群流傳的訊息,有從業人員指控,若未能達成ETF銷售責任額,可能遭受主管不當對待,甚至「霸凌」。因此,有群組在Threads等社群平台發動串連,訴求改變ETF IPO發行制度所衍生的結構性問題。其主要訴求包括:

1.建立IPO暫緩機制: 金管會應建立在市場發生重大變化時,可暫緩IPO的機制。

2.強化投信風險評估責任: 投信公司應確實進行產品風險評估並充分揭露。

3.全面檢討責任額制度: 銷售責任額的訂定不應無視實際市場風險環境,應進行全面檢討。

金管會啟動調查 聚焦KYC、KYP落實情況

金管會證期局已證實陸續接到相關檢舉。金管會強調,券商為激勵銷售而訂定內部責任額或KPI(關鍵績效指標)屬於公司治理範疇,但所有銷售行為皆不得違背「認識你的客戶(KYC)」及「了解你的商品(KYP)」兩大核心原則,務必將適合的金融商品銷售給適合的客戶。

金管會表示,此次調查的重點將放在券商於銷售ETF過程中,是否確實落實KYC及KYP制度,以及是否存在向客戶銷售不適合的金融商品等情事。

為更深入了解問題並掌握第一手訊息,金管會透露,已指派人員加入相關網路社群群組,蒐集陳情方的訴求與資料。目前這些群組已提供多種陳情檢舉函版本供成員下載。金管會將先就檢舉內容進行了解,再判斷相關業者是否有違反法令規定之處,若查有實據,將依法採取相應的監理措施。 (相關報導: 0056、00878投資人注意!高股息ETF恐「配息腰斬」,專家曝1關鍵數據影響殖利率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