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 Fed)的基準利率調整不僅僅影響美國經濟,還對全球資本流動、匯率穩定以及各國的貨幣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在美元本位制度下,美國的貨幣政策變動往往引發連鎖效應,讓全球經濟體系面臨巨大壓力。
從19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美國的利率政策一再引爆金融危機,甚至影響新興市場的匯率穩定。面對這樣的局勢,美國財政部制定了「匯率操縱國」的標準,試圖透過貿易制裁與貨幣互換協定來維護美元霸權。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美元霸權的形成、匯率操縱國的定義,以及美國如何藉此主導全球金融秩序。
美國聯準會如果調整基準利率,全世界金融市場都會跟著受影響。雖然聯準會調整基準利率是以美國的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為目標,卻會影響世界各國的利率政策。從時間上來看,聯準會宣布調整基準利率與其他國家改變利率政策幾乎是同時發生,頂多有些許時間差。就算是經濟規模較大的國家也會受美國的利率影響,各國的利率政策也會相互影響,再次說明全世界無法脫離美元霸權。
利率與匯率的決定方式有些不同。匯率是兩國貨幣兌換的價值,展現國家的相對價值,舉凡貿易收支、經濟成長率、財政狀況、金融市場穩定程度等,一國的基本面會對匯率產生複雜影響。除此之外,一國貨幣的供需、貨幣是否屬於穩定的貨幣,也是決定匯率的短期變數。全球經濟對匯率的影響固然重要,但各國的綜合性條件與兩國間的相互關係對匯率更加重要。
匯率經常存在國家出手干預的空間,國家之所以會干預匯率,通常是為了降低本國貨幣的價值。歷史上發生過許多次主要國家之間的匯率戰爭,都是為了設法讓貨幣貶值。因為有這些歷史借鏡,美國為了控制匯率,制定出所謂的匯率操縱國名單。
美國財政部的匯率操縱國認定標準
美國財政部每年會公布兩次匯率監察報告書。1988年美國總統隆納德.雷根(Ronald Reagan)頒布《綜合貿易暨競爭力法》(Omnibus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ct),首度提到匯率操縱國的名稱。當時因為美國的貿易收支持續出現逆差,美國政府認為有特定國家在操縱匯率,才會造成不公平的貿易行為。
2015年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頒布《貿易促進法》(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讓匯率操縱國的認定標準、導正措施更具體,並且將涉嫌操縱匯率的國家分為深入分析對象與觀察對象。一國被判定為深入分析對象的標準有三:
1.政府介入外匯市場時,美元的淨買匯金額高於該國GDP的2%,且十二個月內有超過八個月是淨買匯
2.該國的經常帳順差高於GDP的3%,或經常帳缺口大於1%
當一個國家同時符合這三項標準,就會被美國財政部列入深入分析名單;如果只符合其中兩項標準,就會被列入觀察名單。美國財政部會與深入分析名單的國家談判,尋找解決方案,並且向國會報告談判過程與結果。
2024年6月美國財政部發表的匯率監察報告書裡,沒有任何國家被列入深度分析名單;2023年11月的報告書裡,台灣、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因為達到標準而被列為觀察名單,德國與中國雖然未符合詳細標準,但是從外匯上的慣例看來,有必要持續分析,所以也被列入觀察名單。尤其是中國,雖然只符合對美國貿易順差的標準,但中國沒有公開外匯市場的資訊,匯率的調整機制也不夠透明,所以被美國財政部列入特別觀察名單;日本則因為達到對美國貿易順差與經常帳兩項標準,被新列入觀察名單。
報告書裡指出,日本干預外匯市場應僅限於特殊情況,並進行適當的事先協商。2022年上半年度的報告書中,共有十二個國家被列入觀察名單,包括:韓國、中國、日本、德國、義大利、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台灣、越南、墨西哥。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執政時,曾經將中國、越南與瑞士列為匯率操縱國;越南與瑞士在2020年底依照《綜合貿易暨競爭力法》與《貿易促進法》,同時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與深度分析對象。
中國在1992年至1994年有三次被美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2019年8月也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直到2020年1月才解除。日本在1988年、台灣在1988年與1992年被列為匯率操縱國;韓國在1988年跟台灣一起被列為匯率操縱國,1989年解除,目前未曾被列入深度分析名單。不過韓國從2016年8月起,一直被列在觀察名單,直到2023年11月才被除外,時間長達七年。
美國在與匯率操縱國談判的期間,會和國際貨幣基金(IMF)聯手,利用互助體系施壓,對匯率操縱國課徵關稅或施加不利條件,限制該國對美國企業投資,使該國無法參與美國的政府採購市場等制裁。國際貨幣基金屬於美國影響力之下的國際經濟組織,也是運作美元本位制度的重要角色,由此也可看出美元霸權的威力。
各界對美國認定匯率操縱國一事,一直以來有許多不同意見。首先是美國利用國內法(national law)規範國際貿易體系的合理性。雖然從國際經濟與國際政治的現實面來看,國家的影響力無法避免,但美國自行認定的方式很難不被批評。此外,被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雖然可能有「羞辱」(name and shame)的效果,實際上無助於改善貿易收支。因為決定貿易逆差的關鍵除了匯率之外,通常還有製造商品與提供服務的產業競爭力及企業競爭力。
究竟是匯率操縱還是政策調整?
美國認定匯率操縱國最重要的爭議在於,該國到底是故意操縱匯率,或者只是政策調整,這兩者不容易界定。基於匯率的特性,各國政府多少都會依照貿易收支或美元等外匯的供需情況適度「干預」,確保一國的經濟運作。當全球市場不穩定,國內因為匯率變動金融市場出現不安,政府為了穩定金融市場,也會動用外匯存底干預外匯市場。
(相關報導:
台幣狂升可以換匯?首席經濟學家曝「關鍵價位」:跌破這數字就該買美元了
|
更多文章
)
由於匯率會對貿易收支產生很大影響,世界各國都傾向讓本國貨幣的價值維持在相對低點。面對相同商品,如果一國的貨幣兌美元匯率較高,以美元報價的出口品價格就會降低,所以一國若要改善貿易收支或提高貿易順差的規模,政府就會試圖讓匯率上升、本國貨幣貶值。
韓國在李明博政府時期11利用「貶值政策」,為韓國的出口貿易業者提高競爭力。然而,主打「匯率主權論」的政策方向讓匯率維持在韓元貶值的水準,造成進口品價格上漲,消費者物價飆漲,景氣成長趨緩。但是短時間內上升的匯率讓韓國從事出口貿易的大企業的營業利益大幅成長。
嚴格來說,貶值政策不論對個人或企業,都會產生財富移轉效果,個人與進口貿易業者的財富會移轉到出口貿易業者。當匯率下降,也就是本國貨幣升值時,進口品的價格下跌,對個人或進口貿易業者有利,若是由政府出面讓匯率上升,維持本國貨幣貶值,就會讓出口貿易業者得利。但是如果一國政府的匯率政策曝光,可能吸引投機勢力攪局,讓匯率的波動性更大,對經濟引發負面影響。
在匯率政策方面,後續值得注意的國家是中國。如果中美對立的情勢升溫,美國如何評估與應對人民幣價值與匯率水準,就可能影響全球市場。
美國單方面認定匯率操縱國的制度有如在昭告全世界,現在是美元霸權時代。從布列敦森林體系的固定匯率制度(金匯兌本位制),到後來以美元為主的浮動匯率制度,未來世界的權力版圖會如何消長,尚待關注。
11 譯註:李明博總統任期為2008年2月25日至2013年2月25日。
作者簡介|盧泳佑
為《每日經濟新聞》撰寫國際經濟問題相關文章。秉持著「經濟是很多人心理的綜合體」的理念,努力讓人們了解經濟現象的新視野和角度。1996年開始記者生涯,報導經濟政策、金融、證券、國際、發行等領域,並以編輯身分參與新聞製作。2013年,在美國范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論文從政治經濟學角度分析國際貿易。曾以題為「企業引發的經濟危機」的專題文章榮獲「2015年記者協會韓國記者獎」。著有解釋國內外各種經濟現象的《鉗子經濟》、分析AI將如何改變資本主義經濟的《AI資本主義》,合著有闡釋利率原理與經濟現象關係的《一本書讀懂利率》。
相關著作:《一本書讀懂利率:利率就是錢的時間價值!40個關鍵概念,解析利率為什麼有高有低,該怎麼用它才聰明》
作者簡介|趙慶燁
曾在《每日經濟新聞》、KB金融集團經營研究所從事國內外總體經濟、金融市場、資本市場、房地產等金融相關領域的工作。親眼見證1990年代末期的亞洲外匯危機、到全球金融危機,新冠疫情等市場動盪的時刻。期盼金融能在現實世界發揮作用,並希望金融市場和金融業能基於原則和創造力,接受新技術和社會變革。對青少年和社會新鮮人學習金融非常感興趣。合著有《金融強國、錢活韓國》、《G2時代:中國對抗美國的超級大國戰略》、《向全球經濟領袖請教》、《一本書讀懂利率》。
相關著作:《一本書讀懂利率:利率就是錢的時間價值!40個關鍵概念,解析利率為什麼有高有低,該怎麼用它才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