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蜀漢、擊潰諸葛亮後代!司馬懿破格提拔的「他」,逆轉三國戰局,卻因觸犯1禁忌,最後被滿門抄斬悲劇收場

司馬懿則在臨終前不僅完成對曹魏政局的掌控,更慧眼識才,破格提拔了一位年輕將領「鄧艾」。(圖/取自youtube)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謀臣如雲,諸葛亮與司馬懿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兩位軍事對手,兩人鬥智鬥勇十餘年,最終諸葛亮於西元234年病逝五丈原,為這場長達十年的對弈畫下句點,其衣缽傳人姜維繼承遺志,延續復興漢室的志業,而司馬懿則在臨終前不僅完成對曹魏政局的掌控,更慧眼識才,破格提拔了一位年輕將領「鄧艾」,後來,鄧艾主導滅蜀戰役,一舉終結蜀漢政權,徹底改寫天下局勢,不過,這位年輕將領,最終卻被指控「謀反罪」而處死,這位傳奇名將究竟為何落得悽慘結局?

司馬懿破格提拔「他」,一舉擊潰劉禪、諸葛瞻,逆轉三國結局

根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於234年發起人生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隔陣對峙於五丈原。司馬懿深知難以正面擊敗蜀軍,選擇堅守不戰以耗盡其軍糧,卻未料諸葛亮實行屯田自給,使戰局陷入僵持。

最終,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北伐功敗垂成,由其弟子姜維繼承志業。

據《三國志·鄧艾傳》記載,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並未發動攻勢,而是逐步鞏固權力。243年,在對東吳作戰勝利後,司馬懿注意到一名年輕的糧草官「鄧艾」,認為其具備非凡軍略潛質,遂破格拔擢為南安太守。司馬懿此舉,為日後滅蜀行動鋪設基礎。

鄧艾口吃,受司馬懿破格提拔

鄧艾少年喪父,曾為農民放牛,因口吃,不得為幹佐,曾任稻田守叢草吏,謀略才能與書面表達能力極強,彌補了語言表達上的不足,「艾少以母病腳弱,不得志於時。然好《左氏春秋》,明天文歷數,有才器。雖口吃而善自陳說,數上封事,辭義辯正,事多見從」

後來,司馬懿在征伐東吳後注意到當時還是後勤官員的鄧艾,讀到鄧艾上疏中對軍糧運輸的分析與軍事調度建議,大為讚賞,認為他有將帥之才,破格提拔。後來更讓他擔任涼州刺史,從而進入軍事主政圈。

鄧艾憑藉卓越的軍事才能,逐步晉升為魏國的重要將領。251年,司馬懿病逝,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權。蜀漢方面則由姜維持續發起北伐,雖多次出兵,卻因國力疲弱無法撼動魏軍根基。

逆轉三國戰局,成為滅蜀第一人

263年,司馬昭下令展開滅蜀戰役,由鄧艾與鐘會領兵南下,鄧艾採取奇兵之策,翻越陰平險道,「鄧艾率軍行經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鄧艾以毡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最終成功攻破蜀漢,劉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詣軍門,鄧艾執節解縛焚櫬,受而宥之。」,他出其不意地直取成都,成功奇襲成都,迫使蜀漢後主劉禪投降,擊潰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主力部隊,劉禪無奈投降,蜀漢正式滅亡。

鄧艾最終擊潰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姜維為司馬氏鞏固政權、推動統一大業奠定決定性勝利。

功高震主,遭誣陷害死

然而,鄧艾的輝煌戰功卻引來了同僚鍾會的嫉妒。他滅蜀後功高震主,又私自以「鎮西將軍」身分安撫蜀地,被同僚鍾會嫉恨,鍾會構陷他謀反,並聯合護軍衛瓘等人上奏朝廷。

鍾會偽造鄧艾的書信,誣陷其謀反,並聯合衛瓘等人向司馬昭密報。

264年,司馬昭下令逮捕鄧艾,並派遣衛瓘前往成都執行,「鐘會、胡烈、師纂等皆奏艾所為悖逆,有反狀。詔收艾,遣衛瓘將兵西征。瓘至,執艾父子,皆殺之」。

衛瓘在未經審訊的情況下,將鄧艾父子押解途中斬殺,結束了這位傳奇將領的生命。

鄧艾的悲劇結局,反映了三國時期政治鬥爭的殘酷與無情。雖然他為魏國立下赫赫戰功,卻因權力鬥爭而含冤而死。

責任編輯/陳得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