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子島被禁建五十年,是台北市都市發展史上最漫長也最荒謬的行政凍結。幾萬名居民,幾十年來住在無法修繕的危樓裡,無法接上排水系統,也無法正常申請建照,只因社子島長期陷入「不得不開發、卻又卡住不能開發」的政策矛盾。
如今,在歷經多次公聽會、都審、環評、防洪計畫審查後,台北市政府終於推動區段徵收計畫,讓開發實質啟動。這是對我們這群老社子島人最大的盼望與尊重。台北市都市發展局也多次公開表示,目前已完成都計審議、環評與防洪核定,並於2023年底獲得內政部原則同意,正式啟動區段徵收作業。這不是空談,是有程序、有民意、有依據的市政推動。
在地居民都知道,真正支持開發的,是那些在這裡生活幾十年的住戶。他們每天過著汛期焦慮、基礎建設缺乏、無法整建房屋的日子,早已疲憊不堪。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與長輩住在安全乾淨的社區?誰不想讓家園真正「合法」?而我們需要的,是有實效的公共解方,不是空談的理想主義。
但令人憤怒的是,反對的聲音幾乎全由非在地人士主導。從過去的「土地正義聯盟」、部分環保、律師團體,到自救會口中的「專家學者」,這些人不住在這裡、沒有產權,也不需要承擔我們忍耐禁建的現實痛苦。甚至在公聽會有居民直指,自救會的發言人李華萍本人根本沒有土地產權,卻自稱代表社子島人「守護家園」。請問,她守的是誰的家?是那一排排違章鐵皮工廠的家?還是那些多年占用國有地、產權不清的所謂住戶的家?
更誇張的是,李華萍日前在其公開臉書發文,指稱「開發派假帳號冒名自救會成員留言」、「現在不演了,用真名投書,繼續抹黑社子島」,並聲稱「司法已經還我們公道」。這種以偏概全、無證據的指控,完全抹殺了我們在地居民發聲的權利。我們不是假帳號,我們是真實住在這種惡劣環境的居民。我們各自頻繁投書,是因為我們不願再保持沉默。
請李華萍女士正視一個事實:現在的社子島開發,是許多居民共同期待的結果。台北市政府的公務員不是財團打手,他們是依法行政的專業公僕。他們歷經多年的社區訪談、意願調查、公聽會程序,從來沒有逃避民意,更沒有打壓異議。反倒是自救會與其支持者持續用極端話語醜化開發居民,把我們貼上「炒地皮」、「假民意」的標籤,這才是真正讓社區分裂、對立升高的原因。
我們還要說清楚一點:真正的弱勢,絕對不是那些沒有產權卻占用土地的人,而是那些有產權卻被卡死的人。他們的土地價值被禁建政策壓縮幾十年,既不能轉手,也不能興建。我們不是在索取,而是在追求公平。如果社會不能正視「合法擁有者」的苦痛,而只聽信「佔用者」的抗議,那不只是價值顛倒,更是對法律制度的嘲諷。
而自救會背後的學者力量也不容忽視。多年來,他們透過「公共論述」與媒體操作,把社子島形塑成一場環境與人權的對抗戲碼。但他們不住這裡,不面對淹水、不必向建管處申請建照、不需要每天面對老屋裂縫。他們只是利用社子島,作為自己反對區段徵收、反對都市更新的樣板與戰場。我們不是實驗品,這裡不是理論教室,我們是真實生活的人群。
我們呼籲蔣萬安市長,面對這場仍在延燒的爭議,請您堅定地站出來,與這些阻撓市政、曲解民意的團體切割。台北市政府已完成各項法定程序,正是展現行政魄力的時候。您不是在與某個自救會對抗,而是在守護數千位真正在地居民的希望。
最後,我想再重申一遍:社子島不是誰的理想田,也不是社運團體的名聲戰場。這裡是我們的家,請給我們一個被尊重的機會,讓開發回歸專業與民主,也讓沉默五十年的居民,終於有發聲與翻身的權利。 (相關報導: 朱淑娟專欄:跑錯路到不了要去的地方─社子島開發應重新檢討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