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向全世界掀起關稅戰後,許多國家尋求與美國貿易談判,川普政府首波貿易談判涵蓋約20個經濟體,包括台灣在內,也有日本、南韓、越南等主要出口國,還有斐濟、賴索托、模里西斯等規模較小的國家。這波行動被視為川普試圖制定「可複製」的談判樣板,便於快速推動並完成更多雙邊協議。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美國貿易代表署已向國會簡報此次優先談判對象。雖然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與18國展開對話,他未公布完整清單,但美方強調透過這些談判達成可快速達成協議的模式。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指出:「我們正試圖告訴大家怎麼做生意,讓流程更簡化、更快速。」儘管部分國家私下抱怨美國未明確說明關稅減免條件,但初步跡象顯示,美方可能以小國家作為突破口,設定先例。

美國貿易談判擴及亞洲、非洲 強調靈活談判空間
目前,美國也與巴西、菲律賓、歐盟等其他經濟體持續談判。據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曾指出,歐盟應已知悉美方的核心訴求,特別是柬埔寨、馬達加斯加和越南等國正在主動提出配合方案。
除了已知夥伴,名單上還包含澳洲、阿根廷、厄瓜多、以色列、馬來西亞、瑞士及台灣等。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克雷默(Kevin Cramer)指出,部分議員已敦促白宮不要拖延到7月才公布成果,因為到時90天期限暫緩關稅將屆滿。
白宮預計短期內會宣布初步協議。儘管談判焦點仍是中國,但川普團隊希望以較小經濟體試水溫,建立示範案例,再推動更大範圍協議。
關稅懸崖逼近 中美談判另設「特別機制」
川普日前在社群媒體上表示,對中國商品課徵的145%關稅「可能降至80%」,但仍遠高於去年競選期間承諾的60%。據了解,美中貿易談判代表(美財長貝森特、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在10日會晤,但北京此輪談判屬「獨立軌道」(a different track from the others),與其他國家有所區隔。
一些國家爭取「關稅凍結優惠」,例如瑞士聲稱可獲得某種程度的「優惠待遇」,其關稅凍結期限可能延長。阿根廷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亦積極推動雙邊談判,被列為優先談判對象之一。華府也透過與小型經濟體簽訂協議,加快累積談判成果,即使這些個別協議對美國整體貿易額影響不大,也可為鄰近國家提供參考藍圖。

東南亞為關稅談判關鍵區 台灣與印尼談判啟動
美國官員透露,目前與東南亞多國談判進展順利。葛里爾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我們在越南等地的談判進展不錯,他們了解我們希望解決的問題。」根據當地媒體報導,柬埔寨預計下周與美方啟動談判,馬來西亞已於上月展開會談,美國與印尼及台灣官員亦已進行溝通和交流。
儘管談判範圍廣泛,但仍有不少障礙仍待克服。盧特尼克坦言,與印度之間的協議仍具複雜性;日前與英國宣布的協議也尚待釐清細節。部分國家因貿易逆差或戰略考量被列入優先名單,例如,澳洲對美國有貿易逆差,是潛在架構協議候選國,但仍受10%基準關稅約束。任何協議都可能仰賴是否能獲得鋼鐵等特定產品的關稅豁免。
小國爭取談判機會 美方關稅門檻成壓力來源
非洲南部小國如賴索托則面臨更大挑戰。這個非洲國家人口不及芝加哥,對美貿易以鑽石和服裝為主,若無協議將面臨50%報復性關稅。據報導,賴索托已向美國科技企業如馬斯克的星鏈(Starlink)開放市場,以爭取談判籌碼。 (相關報導: 誰先眨眼?願與美國談關稅 路透曝中國憂「3因素」:經濟衰退、國際孤立 | 更多文章 )
川普政府強調,這些初期協議雖影響有限,但能為未來擴大談判奠定基礎。正如盧特尼克所言:「這需要時間與努力,請給我們一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