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為我國防科技研究重鎮,為促進科技研發成果的落地應用,目前積極規劃並推動相關執行方案,期望透過擴大智權運用範疇、深化專利分析與布局、挹注資源加速技術落地,以及推動國內外廠商技術合作,以提升技術價值並促進產業發展。
中科院表示,依據國防部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中科院積極檢討現有200餘項國防研發成果,選取已無機敏性與具民間產業應用者,向國防部申請改列為一般研發成果,以拓展可運用的數量與範圍,使相關國防技術能夠更加靈活運用於民間產業,提升產業競爭力,達到軍民通用的目標。以無人機為例,政府正積極推動台灣成為亞洲無人機供應鏈中心,目標在2030年產值達400億元。中科院將各式無人機(筒射型、中型及大型)相關技術檢討釋出,期能透過技術移轉民間廠商共創價值,符合行政院無人機發展3大政策目標「產業發展、國防自主、民主供應鏈」。
中科院指出,針對無人機、國防綠氫、麻醉深度監測儀及碳捕捉等核心技術,進行深入的專利分析與專利申請標的挖掘,並依產品的市場與生產地區,訂定最佳專利組合與多國保護的專利佈局策略,確保技術創新受到最完整的保護;另藉由技術商品化,為後續技術授權與產業鏈整合提供利基,取得更多的應用機會。
中科院提到,技術不僅需要創新,更要著重於如何落地應用,例如在麻醉深度監測技術上,以市場導向與產品化為目標,致力提升現有技術水準,降低進入市場的障礙,提高中小企業接受技轉或技術授權的意願,促進技術的實際應用與產業化。
中科院表示,由美國在台協會及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管理局籌組的無人機及無人機反制系統產業發展代表團,於去(2024)年9月22日至25日訪台,包括AEVEX、Aerospace、BRINC Drones、 TRATOS、Auterion,、DTC、 Epirus、 Northrop Grumman等逾20家公司來訪,除拓展美台貿易夥伴關係外,並提供台灣對無人機及無人機反制系統解決方案,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一片去除紅色供應鏈的聲浪中,台灣無人機產業廠商可藉此進入美國無人機藍色(軍用)及綠色(民用)供應鏈,掌握去紅供應鏈商機。 (相關報導: 美售台4架MQ-9B無人機集中存放掀疑慮 空軍年底前完成導控大樓等4設施 | 更多文章 )
中科院強調,透過與國內外廠商多元技術合作模式,包含在地生產、共同生產、共同研發及代理銷售等方式,在無人靶機、無人載具自主避障、軟體無線電、電磁脈衝及雷射武器等技術尋求技術合作,期透過與國內外廠商的合作,縮短研發期程及成本,並藉由國際技術交流合作,拓展國際市場,目前已與亞洲航空公司完成中型無人機體製造技術授權,共同推動科技研發的實質應用與產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