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定假日變多了》7天假有哪7天?當初為什麼被刪?台灣將多5天假,懶人包一次看

立法院近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正草案,終於讓2017年刪減的「七天假」部分復活。(資料照/顏麟宇攝)

立法院近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正草案,宣布新增包括小年夜(農曆除夕前一日)、教師節(9月28日)、台灣光復節(10月25日)、行憲紀念日(12月25日)四個國定假日,同時將勞動節(5月1日)全面納入全國放假範圍,等於實現了多年的「還假於民」承諾,終於讓2017年刪減的「七天假」部分復活。

七天假是哪七天?

「七天假」指的是2017年遭刪減的七個國定假日,當時因應《勞動基準法》修正,政府將勞工雙周84小時工時改為每週40小時,同時取消了以下七天國定假日:

1月2日 – 元旦隔日

3月29日 – 青年節(革命先烈紀念日)

9月28日 – 教師節

10月25日 – 台灣光復節

10月31日 – 蔣公誕辰紀念日

11月12日 – 國父誕辰紀念日

12月25日 – 行憲紀念日

這些假日被取消後,引發了廣大勞工的不滿,批評政府「砍假」犧牲勞工權益,並導致一連串的勞工抗議。

七天假為何被刪?

七天假的取消可追溯至2016年時的《勞動基準法》修法。當時,為了縮短勞工的工時,政府決定將勞工工時由「雙周84小時」改為「單周40小時」,但這意味著全年工時從2184小時(52週 / 2 * 84小時)縮減為2080小時(52週 * 40小時),等於勞工每年少工作104小時。

為了在勞資雙方間取得平衡,政府決定以刪減七天國定假日作為交換,換取每週40小時的工時規定。然而,這項修法在當時遭到勞工團體強烈反對,批評「降低工時不應以犧牲國定假日為代價」。

七天假一度恢復又取消的原因?

儘管2016年蔡英文在選舉期間曾承諾「不砍七天假」,但民進黨在取得國會多數後,仍決定推動「一例一休」政策,最終在2016年12月立法院通過《勞基法》修正案,正式刪除七天國定假日。

然而,由於當時部分行政命令未能及時修正,2016年上半年民眾仍然能夠放到部分假日,導致工商團體強烈不滿,批評政府推翻了勞資協商共識,並一度中止與政府的談判。

這次新增的國定假日有哪些?

根據此次通過的修正條文,新增的國定假日包括:

小年夜(農曆除夕前一日)

教師節(9月28日)

台灣光復節(10月25日)

行憲紀念日(12月25日)

勞動節(5月1日) – 原本僅限勞工放假,改為全國放假

此外,條文還規定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假日由一天增加至三天,達到原住民族與漢民族假期上的平等。

各國休假狀況比較

根據勞動部統計,台灣目前每年國定假日約11天,在亞洲地區屬於相對較少。相比之下:

日本:國定假日17天

南韓:15天

新加坡:11天

若加上這次新增的五天假日,台灣國定假日將達到16天,接近南韓和日本的水準。

勞工團體反應如何?

此次「還假於民」的修法無疑是勞工團體多年的勝利,但也有聲音質疑,這樣的假日恢復是否能夠真正改善勞工權益,還是僅止於象徵性的回應。部分勞團指出,即使恢復了部分假日,若勞工的工時與加班費問題未能改善,實際的工作壓力仍然無法降低。

這次《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正案的通過,象徵著勞工權益在立法上的一大進展,也讓許多曾經參與七天假抗爭的勞工看到希望。然而,如何在維護勞工權益與經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仍是政府和企業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 (相關報導: 國定假日確定變多了!還假於民三讀通過,這5天全民都放假、年假上看10天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