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經連續40多年出現貿易逆差,累積的赤字金額高居全球第一。但奇怪的是,經濟沒垮、美元沒崩,甚至還吸引了全世界的錢。不只看不出危機,反而像是「越逆差,越有錢」。其他國家一旦貿易逆差,貨幣會貶值、外匯吃緊、投資人撤資,經濟動盪接踵而至。阿根廷、土耳其、希臘都曾是活生生的案例。但美國偏偏例外。
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難道貿易逆差,對美國來說不是壞事,反而是特權?
什麼是貿易逆差?會怎樣?
所謂「貿易逆差」,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國家「進口大於出口」,也就是買的東西比賣出去的還多,錢一直流出國外。一般來說,長期貿易逆差會導致幾個問題:
▪️本國貨幣貶值,因為要一直買外國貨,市場對外幣需求變高▪️經常帳惡化,外匯存底可能會減少▪️製造業流失,過度依賴進口導致產業空洞化▪️國家財政與經濟穩定性受到挑戰,可能引發危機(例如阿根廷、希臘)
但美國是例外,它擁有全球唯一的「儲備貨幣特權」,使得它即使長期逆差,反而還能吸引全球資金,有3大關鍵。
關鍵1:美元在貶,錢卻還是湧進美國?
最近美元貶值,新台幣一度升破29元,不少人認為這是美元走弱的信號。但奇怪的是,全球資金仍持續湧入美國,美債、美股依然是熱門標的,這到底是為什麼?
答案就在於——美元的價值,不只是看匯率,更看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功能性地位」。即使匯率下跌,全球仍需要美元來結算貿易、儲備外匯、投資資產。
更重要的是,大家信的不是美元的價格,而是美國這套金融系統:市場夠大、交易夠透明、法律夠穩定,這些讓資金就算匯率跌,也敢往美國流。這種情況就像你家的水龍頭壞了,水會漏,但只要水壓夠大,還是會源源不絕地流進來。
關鍵2:貿易逆差不是虧損,是套利
對其他國家來說,貿易逆差代表經濟脆弱;但對美國來說,它是一種金融霸權運作模式。全球需要美元,美國就可以靠「印鈔+發債」來向世界兌換商品與資產,透過貿易逆差,把全球資金吸進美國體系裡。
這正是「特里芬悖論」的經典案例:身為全球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必須長期逆差,才能提供世界足夠的美元。換句話說,美國的貿易逆差,是全球經濟穩定的副產品。
美國的逆差,不是問題,是武器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美國的貿易逆差早已不是帳面上的赤字,而是美元體系下全球資金流的結果。這不是「美國買太多」,而是「全世界都把錢送進美國」。
但這樣的體系能撐多久?如果有一天世界開始去美元化、開始尋找替代方案,美國還能靠逆差撐住霸權嗎?這,或許才是未來真正值得關注的風險。
懶人包:美國為何能長期貿易逆差?
▪️原因1: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匯率難以自然調節▪️原因2:全球資金湧入美國,資本帳戶順差抵銷經常帳赤字▪️原因3:美債、美股、美元資產深受青睞,形成套利生態▪️原因4:「特里芬悖論」讓美國必須持續逆差以供應全球美元需求
FAQ|你該知道的4個貿易逆差真相
Q1:貿易逆差是不是經濟衰退的徵兆?不一定。若由投資熱絡、資本大量湧入所致,可能反映經濟繁榮。例如美國與澳洲皆屬此類。
Q2:美國是否有可能終結貿易逆差?理論上除非美元失去全球儲備貨幣地位,否則不太可能。貿易結構可能改變,但整體逆差難以逆轉。
Q3:其他國家能複製美國的模式嗎?極難。美元是目前唯一具有全球性信任與深度市場的貨幣。即使是歐元或人民幣,也難以短期內替代美元角色。 (相關報導: 台幣瘋漲是股神巴菲特害的?媒體人曝1句話引爆匯市:一群禿鷹飛進來了 | 更多文章 )
Q4:美元如果失勢,美國會怎樣?若美元失去全球儲備貨幣地位,美國將面臨資金流出與赤字擴大,甚至影響其全球經濟影響力與國內經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