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先生這次瞄準電影加州逃亡潮 川普要讓好萊塢影視重回美國製造

好萊塢的影視產業產能逐年下降,越來越多片商選擇其他拍攝地。圖為好萊塢編劇2023年舉行15年來的首次大罷工。(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推出震撼影視產業的新關稅政策,揚言將對所有海外拍攝製作的電影徵收高達100%的關稅,此舉引發全球電影產業高度關注,並可能重塑國際影視製作格局。這項突如其來的宣布被視為川普「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在文化產業領域的延伸,但專家警告實施細節存在諸多技術挑戰。

川普於美東時間4日晚間透過其創建的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表貼文,宣布已授權美國商務部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所有在海外拍攝製作的電影課徵100%的關稅。這項措施旨在遏制美國電影產業向海外轉移的趨勢。

「美國電影產業正在迅速走向死亡,其他國家正提供各種獎勵來吸引導演與製片人離開美國。」川普在貼文中指出,「這是各國刻意發動的行動,已構成國安威脅。不只是產業問題,更涉及訊息戰與宣傳!」

川普將海外拍片現象提升至國家安全層面的論述,顯示其將文化產業視為美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產業外移可能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損失,還包括文化影響力的削弱。

全球電影製作激勵政策導致美國影業外移

儘管川普的聲明引發震撼,但電影產業專家指出,這項政策在實際執行上將面臨巨大挑戰。現代電影製作通常涉及跨國合作和多地拍攝,很難以單一國家製作標準進行明確劃分。

以即將上映的大片《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為例,該片在多個國家取景拍攝,專家認為對此類作品施加單一關稅在技術和法律層面上難度極高。如何判定一部電影的「製作地」、如何計算關稅比例,以及如何處理合拍片等問題都是政策執行面臨的主要障礙。

川普的關稅政策提案背後反映了一個長期存在的產業趨勢:由於全球各國提供的優惠政策,美國電影製作活動大量外移。加拿大、英國與歐洲多國通過稅收抵免、現金返還和其他財政激勵措施,成功吸引了大量原本可能在美國本土進行的電影製作。

根據製作追蹤機構ProdPro的數據,美國整體電影製作量在2023年比2021年減少了26%。更值得注意的是,《好萊塢報導》引述ProdPro調查顯示,業界高層最偏好的拍攝地點前5名竟無一來自美國,排名依序為多倫多、英國、溫哥華、中歐與澳洲,加州僅排第6,喬治亞州第7,新澤西與紐約則分列8、9名。

加州面臨嚴峻挑戰,各州推出激勵措施

作為美國傳統電影製作中心,加州情況尤為嚴峻。根據FilmLA統計,大洛杉磯地區的影視拍攝在2024年比前一年下降了5.6%,僅優於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面對這一趨勢,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已在去年10月提案將加州影視稅收抵減計畫從每年3.3億美元擴大至7.5億美元,力圖挽救頹勢。

美國其他城市如亞特蘭大、紐約、芝加哥與舊金山也積極推出高額補助與稅賦減免來吸引製作案。德州提供現金補助,喬治亞與新墨西哥州則以稅額抵減為主。這些州內競爭也加劇了好萊塢面臨的挑戰。 (相關報導: 好萊塢已不是世界影視中心 高稅率和高成本 影視產業演出加州大逃亡 更多文章

川普政策的一個諷刺之處在於,雖然海外拍片現象確實存在,但美國電影在全球市場,特別是本土市場仍保持絕對優勢。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統計,美國電影於2023年出口值達226億美元,貿易順差高達153億美元,證明好萊塢輸出仍具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