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大學選擇上,「國立優於私立」幾乎是家長與學生的共識,不過近年的風氣卻在悄悄轉變,有網友在社群平台發文提問,為何有些人明明分數能夠進入中南部國立的「中字輩」大學,卻選擇就讀輔仁或東吳等私立學校,貼文一出,引發大量網友的討論,紛紛表示有些私立學校的科系並不差,且還具備地緣優勢。
考上國立中字輩,卻選北部私大?
這名網友在Dcard上發文表示,自己十分疑惑,有些朋友的分數明明可以填上中南部的中字輩國立大學,最後卻選擇就讀北部私立的東吳或輔仁,「因為一般來說,大家普遍會認為國立大學的資源與學費比較有優勢」。
貼文一出,引發不少留言,不少北部學生回應,與其遠赴中南部就讀國立大學,不如選擇離家較近的台北私校,還可以節省房租及交通,「我就是當年放棄中正法律唸東吳法律,因為我是桃園人,不想去南部唸書,比較喜歡台北」、「北部人,棄中正會來東吳會,單純不想離家太遠」、「我很多台北朋友也都是留台北,甚至很多家長會強迫小孩只能選台北」、「我前男友就是棄中南部中字輩學校,選擇輔大,純粹就是想留在北部,其實不少人是這種想法」。
除了離家近,網友也指出,雙北在生活機能與實習資源上確實擁有難以取代的優勢,「文科不像理工科需要大量設備或學術資源,反而需要多跟業界結合,我覺得棄中字選私校是蠻有可能的」、「地理位置對文組來說很重要,諮商所北部比較發達,傳播也是北部比較有資源」、「讀文組,的確有點後悔當初沒選輔仁,北部的機能、交通、實習機會真的好太多」。
還有人分享自己的親身經驗,表示選擇大學還是以科系為主,當初雖然具備申請中字輩甚至政大冷門科系的資格,最終仍選擇就讀東吳法律系,在畢業後順利考取律師,以法律系而言,他認為放棄中字輩選擇東吳是個合理的選擇。 (相關報導: 大學念什麼科系最不後悔?「不是醫學、電機」月薪將近7萬,過來人都很滿意 | 更多文章 )
不過也有網友對於「私立學店」標籤感到不滿,「真的很不喜歡被叫學店,輔大的熱門科系分數其實並不低,上次去東吳還被那裡的讀書風氣震懾到,不明白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竟然要被這樣侮辱」,也顯示出現今學生對於大學的選擇,不再只是追求國立頭銜,反而會更加重視自己真正想念的科系與未來職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