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屠殺是殘酷的,不能被遺忘。來自以色列的瑟拉(Orly Sela)是納粹大屠殺倖存者後代,她帶著祖母在集中營親手織的橘色背心,說出祖母從匈牙利逃難到以色列的故事,提醒世人,絕不能再發生大屠殺。然而,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Hamas)對以色列發動恐怖攻擊,加薩戰爭持續迄今逾18個月。悲劇一再發生,人們總是無法從歷史學到教訓?
以色列記憶傳承大使(Remembrance Ambassador)瑟拉日前來到薛智偉猶太社區中心,分享祖母的故事。她拿出祖母耶胡蒂(Yehudit Biksz)生前在集中營編織的橘色背心,這件歷經80年歷史的背心保存得相當完整,象徵著祖母堅強的毅力與勇氣。
集中營悲慘歲月 猶太女子編織橘色背心
耶胡蒂於1923年在匈牙利出生,1944年匈牙利當局把當地猶太人名單交給德國納粹政府,耶胡蒂全家人被送上運輸牲畜的火車,車廂裡暗無天日、擁擠不堪、臭不可聞,最後到達惡名昭彰的波蘭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在這個宛如地獄的集中營,耶胡蒂的父親被餓死,母親被燒死。耶胡蒂數度與死神擦身而過,後來被送到製造炸彈零件的工廠。這段悲慘歲月,她以僅有的麵包與其他人交換毛線,她收集橘色毛線,以靈巧的手編織成一件背心。
二次大戰結束,耶胡蒂顛沛流離,輾轉逃難到以色列落地生根,20年前去世時,家人把遺物捐給了博物館。祖母生前從未對家人提起當年在集中營經歷的苦難,她告訴瑟拉,有一天會跟妳說,但是這一天已等不到了。為了解祖母的身世,瑟拉到博物館蒐集相關聽證資料,在博物館找到了祖母當年親手織的橘色背心,於是向博物館借出來,從此一直帶在身邊。

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展開大屠殺,導致600萬猶太人喪生。位於耶路撒冷的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研究人員訪談大屠殺倖存者,為他們留下歷史記錄。為了讓這段歷史記憶傳承下去,以色列「記憶傳承大使」計畫對大屠殺倖存者第二、三代提供訓練課程,迄今培訓了800多位記憶傳承大使。
擔任記憶傳承大使 第一人稱重現祖母的苦難
2019年,瑟拉加入「記憶傳承大使」計畫,學習以第一人稱方式角色扮演,重現祖母當年在集中營經歷的種種苦難,劫後餘生的故事。記憶傳承是一項義務工作,瑟拉經過專業訓練,經常到軍中、學校,以第一人稱方式、以希伯來語向年輕人訴說祖母的故事。這一次來到台灣,首次以英語向台灣民眾訴說祖母的故事。透過每一次的角色扮演,現場同時展示祖母的橘背心,瑟拉深刻感覺到祖母就在自己身邊。
以色列「尋根」計畫 鼓勵孩子寫家族故事
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故事,以色列駐台代表游瑪雅(Maya Yaron)指出,以色列有一個「尋根」計畫,每個孩子在12歲時,必須訪談祖父母有關家族的故事,並且寫出自己的家族故事。 (相關報導: 林繼周觀點:下一場戰爭在伊朗? | 更多文章 )
「記憶傳承大使」計畫以第一人稱方式來說故事,游瑪雅認為,這比教科書上的文字更有吸引力,比較容易讓年輕世代體驗祖先當時經歷的苦難。透過這個說故事的方式,希望把納粹大屠殺的記憶傳承下去,同時也讓年輕世代學習在現今社會更加珍惜和平與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