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不願向美國顯露貿易戰傷口

中國南方一個工廠內,工人們正在組裝小型電子設備。(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中國已經釋出這樣的信號:作為一個國家,中國比美國更能容忍長期關稅戰帶來的痛苦。但裂痕正開始顯現,從中可以窺見關稅戰已經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多麼沉重的苦痛。

跨太平洋貿易活動驟降正導致生產停滯,並威脅到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的就業穩定。周三,首批數據顯現了貿易戰對中國經濟造成的重創,4月份出口訂單下降,中國工廠的生產活動降至一年多來的最低水準。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中國官員對表明經濟陷入困境的任何跡象處之淡然,重申有信心實現今年5%左右的成長目標。

但最近幾周,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許多企業都在掙扎求存。從玩具、家具和T恤製造商,到金屬生產商以及電器和建築設備製造商,大量依賴對美銷售的公司已經暫停生產,讓員工休假。那些需要採購美國零組件用於生產的公司,如半導體工廠和汽車製造商,為了維持營運也都在使盡渾身解數。

一些企業主將這次的中斷與新冠疫情期間的停產相提並論,並警告說,這一次的前景似乎更加黯淡。

Feng Qiang說:「我認識的每個人都很擔心。」他最近讓他在中國南方廣東省一家規模不大的機械廠的十幾名工人暫時停工,原因是他的美國客戶取消了訂單。「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兒。」

雖然貿易戰也在打擊美國企業,並加劇美國的通膨壓力和經濟衰退風險,但中國遭受的痛苦可能會更深。部分原因是,出口作為中國經濟的基石,其在中國經濟中的分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

野村(Nomura)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在一份新研究報告中指出,過去幾年出口激增幫助中國避免了一場金融危機;這幾年房地產泡沫削弱了投資和消費,給政府財政造成壓力,並給銀行帶來壓力。

他說,除了房地產行業的問題之外,美國的高關稅意味著「經濟將同時面臨兩個主要的拖累因素」。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沒有表現出北京將在關稅問題上退縮的跡象。中國政府一再誓言要奉陪到底,讓全國上下做好長期鬥爭的準備,這不僅讓人想起毛澤東當年領導中國軍隊,在20世紀50年代的北韓戰爭中對抗美國軍隊的情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周召開會議,習近平主持,會議沒有頒布新的刺激措施,而是強調加強「底線思維」的重要性。習近平用這個詞來讓中國體制為困難時期做好準備。

一位中國政府顧問表示,今天的習近平和毛澤東有同樣的想法,底線是不允許任何重大危機危及他掌權。

中國的官方數據試圖說明,美國在中國出口中所佔的份額已從2018年兩國首次爆發貿易戰時的18%降至約15%。然而,許多經濟學家指出,把通過其他國家轉口的商品計算在內後,美國市場在中國海外總銷售額中的佔比差不多是21%。

他們表示,美國貿易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總體而言,出口約佔中國GDP的13%,這麼算下來美國貿易大致相當於中國GDP的3%。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川普執政百日顛覆美國,接下來呢? 更多文章

分析師們表示,中國經濟在第一季的表現很可能比官方數據所顯示的要弱。

中國東部的一個批發市場正在準備發貨的貨物。(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中國東部的一個批發市場正在準備發貨的貨物。(The Wall Street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