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分析:習近平真正的考驗,不在於外部的川普貿易戰

2025年4月28日。工人們在北京的一條街道上拆解不要的跑步機零件。(AP)

在中國的批發市場和商品展覽會上提到「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的名字,人們往往會報以一聲嗤笑。

這位美國總統及其高達145%的關稅政策,並未讓多數中國商人感到畏懼。

相反,這些舉措反而激起了中國網路上的民族主義浪潮,大量惡搞影片和「網路迷因」瘋傳開來,影片中甚至出現人工智慧(AI)生成的川普、副總統范斯(JD Vance)、以及科技界富豪馬斯克(Elon Musk),三人被惡搞為鞋廠和iPhone組裝線上的工人。

中國並未表現出一個面臨經濟重創風險的國家該有的樣子。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明確表態,北京不會退讓。

他在本月表示:「70多年來,中國發展始終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從不靠誰的恩賜,更不畏懼任何無理打壓。」

他的底氣,部分來自中國如今對美國出口的依賴已遠不如十年前。但事實是,川普的極限施壓與加徵關稅,正好戳中了中國本身經濟困境的痛點。房地產泡沫破裂、就業不穩、人口老化,導致民眾消費遠低於政府預期。

習近平自2012年上台以來提出讓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如今正面臨嚴峻考驗,而這些挑戰不只來自美國關稅。真正的問題是,川普的關稅政策是否會打擊習近平的經濟願景,還是他能化危機為轉機?

習近平的國內挑戰

中國擁有14億人口,理論上具備龐大內需市場。但現實是,民眾在經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並不願意消費。

這一困境的根源不是貿易戰,而是房地產市場的崩潰。許多家庭將畢生積蓄投入房產,結果這五年來房價一路下跌。

即使房地產市場已經崩盤,房地產開發商仍持續興建新樓。有一種說法是,全中國人口都住進去,也無法填滿全國空置的公寓。

中國國家統計局前副局長賀鏗在兩年前承認,最「極端的估計」是目前全國的空屋數量多到足以容納30億人居住。

走訪中國各地,可以看到滿地都是爛尾樓——一排排未完工的水泥建築空殼,被戲稱為「鬼城」。有些樓盤則已外觀完工、園區綠化、窗簾懸掛,乍看之下彷彿即將迎來住戶;但到了晚上,窗戶一片漆黑,就知道這些單位根本沒有人入住。供需失衡,市場根本沒有足夠買家消化這些房產。

五年前,中國政府曾出手限制房企融資,但房價已重挫,民眾信心也遭到打擊。根據路透社今年2月的調查,分析師預測今年房價仍將下跌2.5%。

不只是房價讓中產階層憂心。

他們也擔心政府是否能保證他們的養老金。未來十年內,約3億名年齡在50到60歲的中國人將從職場退休。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19年的預測,政府的養老金基金最快可能在2035年就會耗盡。

年輕一代的就業問題也日益嚴重。根據2023年8月公布的官方數據,中國城市地區16到24歲的年輕人中,超過五分之一處於失業狀態。此後,政府再也沒有公布青年失業率。

中國無法簡單切換開關,從出口轉向內需。

中國人民大學的聶輝華教授指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短期內內需不太可能實質擴張……以內需替代出口,還需要時間。」 (相關報導: 誰能阻止「川皇」權力無限擴張?經濟學人:國會制衡功能已告癱瘓,大法官是最後防線 更多文章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明昊教授則表示:「中國對與川普政府的談判並不抱持太高期望……真正的重點是調整國內政策,例如刺激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