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不確性之下,美元指數一度跌破99,高盛報告指出美元將持續貶值。對此,資深媒體人陳鳳馨表示,美國與日本不用舉辦《廣場協議2.0》,就有可能出現「美元大逃殺」,跟2002年網際網路泡沫時,美元與美股同步下跌的情境比較像。
陳鳳馨在網路節目《東南西北龍鳳配》指出,川普採取弱勢美元政策下,美國與日本不用舉辦《廣場協議2.0》,就有可能出現「美元大逃殺」,高盛在這次報告中就有提醒,過去5年有大量非美資金炒作美國各項資產,這些資金都沒有做匯率避險,槓桿率平均30倍左右,一旦美元貶值趨勢出現,這些資金就必須快速解除美元資產,影響非常大。
陳鳳馨提出,1971年至今曾有過3次美元大逃殺,第1波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宣布退出金本位制,美元指數在2844天內從120.53貶到86,貶幅為28.65%;第2波是1985年美國前總統雷根與日本、德國簽署《廣場協議》,美元指數花了2748天,從164.72貶到78.86,貶幅為52.12%;第3波則是2002年美國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潘為了拯救美國經濟,大幅調降利率,使美元大逃殺,花了2251天,美元指數從118.43跌至71.88,大跌39.31%。
針對過去美元大逃殺對其他金融資產的影響,陳鳳馨進一步提出,第1波1971年美元指數下跌後,美股曾大幅度回升,是因為當時發生了「拉丁美洲債務危機」,使資金逃回美國股市,但拉丁美洲問題解決後,只要其他國家沒有債務危機,美股就會伴隨著美元下跌,直到1978年才出現分流。
陳鳳馨說明,第2波1985至1992年間美股一路上漲,是因為美元貶值並非市場決定,而是日本跟德國為了討好美國,採取自動升值,解決了美國的內部問題,所以這段期間股市上漲;至於,第3波2002至2008年間,美元與美股同步下跌,就是因為網際網路泡沫,一堆避險基金湧入美國,進行高槓桿操作,又沒有做匯率避險,導致網際網路泡沫下跌時,資金必須快速撤退,現在就比較像網際網路泡沫的情境。
陳鳳馨表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已強調不會跟日本特別談外匯市場,或許是貝森特已察覺市場快速外逃,對美國資產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將複製2002年美元大逃殺版本,而不是1985年那次,所以她不認為這次會有廣場協議,「我覺得這個預判機率達70%以上」。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