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川普總統以對等關稅逼迫「萬邦來朝」與美國談判之際,最近,國內壽險業一件盛事,就是台灣人壽甫於4/18日推出該公司暌違十幾年後的首張分紅保單(Participating Policy),而且是一出手就以兩大行銷賣點(要保人紅利分配率85%及保障倍數可達6倍以上)轟動武林、驚動萬教,吹皺壽險業的一池春水,預期在銀行及保經公司等各大通路商將產生激烈的競爭。就目前所知,繼英國保誠人壽之後,國內壽險業已有富邦人壽、凱基人壽、法商法國巴黎人壽、美商安達人壽與台灣人壽陸續在熱賣銷售分紅保單。
2008年金融海嘯後,國內壽險業僅英國保誠人壽一家獨撐大樑。分紅保單在台灣壽險市場沉寂了10餘年之後,2023年起了很大變化,由壽險業獲利王富邦人壽率先重返江湖,帶動法商法國巴黎人壽、美商安達人壽、凱基人壽、台灣人壽陸續跟進。
事實上,分紅保單的崛起,根據強制分紅的舊辦法,只要保單預設的死亡率高於實際死亡率及市場利率水準高於保單的預定利率時,業者必須按當時財政部的公式計算「死差紅利」及「利差紅利」,將多算的保費百分之百發還保戶。由於過去歷年來市場利率急速下滑,遠低於保單的預定利率,利差紅利早就跌成負值。壽險公司不但得自行吸收損失,還要繼續給付死差紅利,雙重失血下引發業者不滿,分紅的合理性備受質疑。為減輕壽險業的經營壓力,由當時財政部於2003年修正保單分紅的計算公式,允許壽險公司將死差、利差兩者的損益互抵,互抵後如果還有盈餘,再分配給保戶。
當今壽險公司所推出的分紅保險商品依照規定,保險公司提供給保戶的紅利,至少須為可分配盈餘的 70%。不過實際上分紅保單的保戶能夠獲得的紅利,是會隨著保險公司的投資績效以及營運狀況而改變的,不只紅利有可能會大於或是小於預期數字,也有可能因為保險公司本身的經營、投資績效不佳等因素,而導致完全沒有紅利的可能情形,關於這一點保戶投保時須特別注意,以免造成日後糾紛。所以嚴格來說,目前壽險業所銷售的分紅保單是「非保證分紅」的分紅保單,正式說法應該是「自由分紅保單」,有別於過去的強制分紅。
簡單的說,分紅保單是一種標榜能同時享有「壽險保障」與「紅利」分享的一張兼具保障與資產累積的保險商品。換言之,除了有壽險基本保障以外,透過與保險公司資產區隔的分紅保單帳戶,由保險公司專業團隊來投資管理,以確保資金及投資運作與其他不分紅保單分開計算,讓保戶有機會獲得保單的紅利,但同時也得一起承擔風險,滿足各世代保險保障與財務規劃的雙重需求,為保戶打造進可攻、退可守的財務堡壘。
不同於一般傳統壽險,分紅保單是一種多了紅利共享的人壽保險。在武俠大師金庸所著《笑傲江湖》中,令狐沖以獨孤九劍劍法獨步武林,在面臨超高齡社會、少子化及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衝擊之下,期待壽險業所推出的分紅保單,在各家公司經營策略上,各世代透過分紅保單分擔未知風險,同時累積保單帳戶價值、資產配置及創造穩健的退休金流才是根本之道。
*作者為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副教授 (相關報導: 千萬不要買保險!經濟學家列2原則:保險員最喜歡玩的心理戰術,小心被當「冤大頭」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