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Donald Trump)對等關稅政策蓄勢待發,外界一般預料對台灣經濟將造成巨大衝擊。經濟部前部長尹啟銘29日下午出席「和平之旅20周年的回顧與前瞻」紀念座談會,他直言民進黨政府從「零關稅」談起的因應之道「完全錯誤」,台灣缺乏新興主力產業,經濟將面臨重大困境。而政府宣稱要取代中國大陸品牌大疆(DJI)無人機占全球7成的市場,尹啟銘更嘲諷讓人「笑掉大牙」。
台美貿易順差擴大,「美國造的孽」
針對近期備受熱議的對等關稅問題,尹啟銘細說從頭。回顧台商對大陸投資,帶動了對大陸出口,也分散了對美出口,進而帶動台灣投資與經濟成長。尹啟銘分析,由於台商到大陸投資,台灣的土地、水、電、勞力等資源,才有辦法提供給後來的IT產業,促成台灣產業血液的新陳代謝效果,帶來產業升級,以及台灣下一波的投資。
尹啟銘強調,到了蔡英文執政時期,政府號召台商回台投資。「問題這就出來了,台商返台投資,把產能都移回台灣,結果本來直接從大陸出口到美國去,變成從台灣出口到美國,對美國貿易順差便大幅度增加。」尹啟銘計算,如果拿2017年至2018年對美貿易數字,台灣的對等關稅只有16%至17%,當時川普對中國大陸打貿易戰,致使台商從大陸回台,因此增加出口到美國的順差,所以按川普的公式才會算出高達32%。
「如果我是賴(清德)先生的話,談判時我一定會跟美國政府講,增加的差額不能算台灣的,這是你們美國造的孽,讓台商回台灣,然後出口到美國去,對等關稅才會從17%增加到32%。」
進一步從台灣出口占比來看,大陸加香港從2020年的43.9%,下降到2025年1至3月的28.4%;美國則從2018年的11.8%,攀升到2025年1至3月的25.5%。「這就是我們對等關稅的危機所在。」從貿易順差來看,2009年至2024年台灣對大陸順差為總順差的1.66倍,表示兩岸經貿往來,對台灣經濟發展是有利的,結果現在一直往下降,對美國順差不斷往上升,「老實講對等關稅對台灣造成的衝擊,真的沒有出路。」

因應對等關稅,賴政府「賣主求榮」
從台灣出口結構改變來看,尹啟銘指出,IC產業從2018年的28.7%,增加到2024年的34.7%,「台積電當然非常重要,怎麼可以一下子就把它放掉?」而IT產業更是從2018年的1.7%,激增至2024年的17.8%,本來外移的台商又回來台灣,主要做電腦、雲端、伺服器等。
為何台灣IT出口大增呢?尹啟銘分析,主因就是美國,台灣IT出口美國占比,從2018年44%提高到2024年60.9%;台灣出口美國的IT占比,則從2018年6.2%拉高到2024年46.2%,「這一批將來就是外移的對象。」 (相關報導: 「美國已不可能救台灣!」蘇起直言台灣「3條件」不如人,看不到出路只能「漂流」 | 更多文章 )
談及台灣經濟未來,尹啟銘認為,從對外投資及出口趨勢,可知台灣正擴大「脫中傾美」現象。「台灣抱緊美國大腿,可是美國卻要懲罰台灣。」台灣對美貿易順差持續大幅擴大,在川普對等關稅下,台灣被課32%高關稅,將產生企業外移、出口下挫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