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再掀對中關稅戰,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高達145%關稅,聲稱能強迫企業回流美國生產,然而,美國蓮蓬頭品牌Afina執行長Ramon van Meer卻用一項真實實驗證明,民眾嘴上喊「支持國貨」,實際購買行為卻完全不同調。
當價格翻倍,誰還買美國製?
Ramon van Meer將旗下淋浴噴頭設計成兩種版本,一款為中國製造、售價129美元;另一款為美國製造、售價239美元,並保證兩者品質一致。他在自家網站開設兩個選項,還投放社群廣告引導消費者做選擇,結果,雖有2.5萬人點進購物頁面,最終有584人完成下單,但沒有任何一人購買美國製版本。
消費者為何不埋單?
Ramon van Meer表示,即使明知成本轉嫁來自新關稅,美國消費者仍拒絕為國貨多付費。他直言:「大家都說支持國貨,但真要掏錢時就改口了。」這項實驗突顯了關稅政策與實際消費行為之間的落差,也凸顯中小企業在供應鏈重整中的生存困境。 (相關報導: 不藏了!中國亮出「地表最強稀土庫」震撼全球供應鏈 美國羨慕死:我們快沒了 | 更多文章 )
美國製造為何難以落地?
Afina原本也打算將生產線遷回美國,但嘗試與多家在地工廠接洽後發現,缺乏整合能力與熟練人力、成本高昂,幾乎無法在本土生產同品質商品,Ramon van Meer透露,一顆蓮蓬頭在亞洲只需兩個月完成,若要在美國製造,幾乎難以啟動。這也反映出美國本地製造產能與技術鏈的長期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