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藏了!中國亮出「地表最強稀土庫」震撼全球供應鏈 美國羨慕死:我們快沒了

白雲鄂博近年發現的新礦物已達24種,其中9種為近兩年新增,顯示中國正積極盤點稀土家底並鞏固技術自主。(圖/翻攝環球時報微博)

被譽為「稀土之鄉」的中國內蒙古白雲鄂博礦區,蘊藏著全球近四成、中國九成以上的稀土儲量。這座「富饒神山」長期以來成因未明,如今由中國研究團隊公開最新研究,證實這處超級稀土礦床來自於4.3億年前的火成碳酸岩活動,推翻原本「13億年前形成」的傳統觀點。

研究怎麼證明稀土是後來形成的?

中國科學家歷時6年,深入分析礦石樣本與碳酸岩定年數據,發現白雲鄂博礦區的稀土礦物集中於一種稱為「H8白雲岩」的岩層中,且多數稀土形成時間在古生代而非中元古代,這證明稀土資源來自較晚期的地質活動,尤其與早古生代的岩漿—熱液流體密切相關。

中國為何選在此時主動公開研究成果?

此項研究不僅強化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的主導地位,更是在貿易戰背景下對外展示資源優勢,報導指出,白雲鄂博近年發現的新礦物已達24種,其中9種為近兩年新增,顯示中國正積極盤點稀土家底並鞏固技術自主。

美國稀土庫存有多緊張?

對照中國的稀土寶庫,美國處境堪憂!CNN指出,美國目前僅有一座加州礦場運作,官方囤積量僅可供使用約6個月,若中國停止出口,從iPhone、電動車到F-35戰機都將受到波及。其中,一架F-35需耗費408公斤稀土,核潛艦更需逾4噸,戰略風險相當嚴峻。 (相關報導: 美中談判是假的!中國打槍川普「根本沒在談」要求撤光全部關稅 更多文章

中美稀土戰誰佔上風?

目前全球約92%的稀土精煉掌握在中國手中,美方雖已斥資逾4億美元推動本土供應鏈,但進展緩慢,中國此刻揭露稀土形成關鍵與資源細節,除鞏固技術霸權,更可視為對美方祭出高關稅的戰略反制。隨著供應緊張升溫,未來國際市場稀土價格波動與科技業供應鏈調整,勢將成為全球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