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上帝要放棄台灣了嗎?

2025年4月21日,洛杉磯天使聖母大教堂舉行紀念教宗方濟各彌撒,一名教徒跪在教宗方濟各的遺照前。(美聯社)

教宗方濟各後對於教廷未來的反思

教宗方濟各的去世以及即將舉行的教宗選舉,對天主教會及台灣的國際地位,都是關鍵轉折點。目前,教廷是台灣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然而,近年來教廷與中國關係日益密切,特別是2018年雙方就主教任命問題簽署的臨時協議。如今,隨著新教宗選舉迫在眉睫,台灣正面臨深刻的不確定性:下一任天主教領袖是否延續方濟各對北京的接觸,甚至放棄對台支持?對台灣而言,這次選舉不僅是宗教事件,更可能決定能否保有在國際舞台上至關重要的象徵性支持。

在可能的候選人中——包括匈牙利籍樞機埃爾德、義大利籍樞機帕洛林、義大利籍樞機祖皮、幾內亞籍樞機薩拉,以及菲律賓籍樞機塔格萊——台灣與教廷的關係將面臨重大轉折。帕洛林,作為中國協議的主導者,可能會加深與北京的接觸,直接威脅台灣的外交關係。塔格萊則具有特殊背景:他的外祖母是來自中國的移民,使他與中國有血緣關係。這可能讓他在希望改善對中關係的紅衣主教中具吸引力。雖然塔格萊可能以更具文化敏感度的方式處理對中事務,但是否會犧牲台灣仍未可知。祖皮作為協調者,或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求平衡,可能減緩教廷與台灣的疏遠,但不會完全排除轉向。埃爾德則以謹慎著稱,可能會優先捍衛宗教自由,爭取台灣空間。薩拉這位堅定保守派,則最可能積極捍衛台灣,拒絕與威權政權接觸。選出哪位教宗,將決定台灣與教廷的外交關係是否能穩定或面臨破裂。

許多深層的力量也影響著此次選舉。超過80%的選舉紅衣主教由方濟各任命,意味著下一任教宗可能延續他在全球擴展與對話的願景。年齡也是重要考量:紅衣主教們可能選擇塔格萊(67歲)或祖皮(69歲)這樣較年輕的候選人,以確保較長的穩定領導期,延續方濟各的改革方向。另一方面,若希望教宗任期較短,為日後可能的轉向鋪路,則可能選擇埃爾德(72歲)或薩拉(79歲)這樣的年長候選人。地緣政治同樣舉足輕重。中國有超過1000萬天主教徒,而台灣僅有不到30萬。此外,中國大陸的天主教徒遭受政府監控、騷擾與迫害,與台灣天主教徒享有的宗教自由形成鮮明對比。這使得與中國建交,不僅出於地緣政治考量,也帶有保護受迫害信徒的道德驅動力。

若祖皮,當前呼聲較高的候選人之一,當選教宗,台灣將處於既危險但仍有希望的局面。祖皮可能採取謹慎且富有人道精神的方式,在道德與現實之間權衡。台灣應主動深化與教廷的合作,強調共同的民主價值、宗教自由與歷史友誼。同時必須密切觀察關鍵信號,例如台灣總統是否受邀出席新教宗的就職典禮,這將成為衡量教廷外交意圖的重要指標。最後,是否「上帝要放棄台灣」並不只是外交承認問題,更是台灣與教廷如何在全球策略中堅守原則的考驗。希望仍然存在,期待新任教宗將台灣視為勇氣、民主與信仰的象徵,而非僅僅是國際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相關報導: 教宗逝世後的中梵關係:台灣繼續苦守唯一歐洲邦交國,方濟各造訪中國成未竟之志 更多文章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學士班大四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