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至11月為台北市汛期,台北市停管處為加強堤外停車場管理並減少民眾災損,研擬將堤外久停車輛定義從30天縮短至15天,且在通知7天後拖吊,預計最快今年實施。此外,為避免妨礙河防安全,北市府為提高颱風、超大豪雨期間違規停車的車主自主移車意願,當實施水門「只出不進」管制4小時後開始拖吊並開罰,違者最高開罰4800元加上移置費3000元,另計保管費。
汛期擬縮短拖吊流程
台北市長蔣萬安4月25日主持台北市道路交通安全會報,會中由交通局停車管理工程處管理及職安科長楊遠明說明防汛期間堤外停車移置策進作為。
楊遠明指出,自實施水門「只出不進」管制4小時後開始拖吊並開罰政策後,堤外滯留車輛數呈現下降趨勢,去年7月颱風「凱米」期間還有200輛汽機車遭拖吊,到了去年10月颱風「康芮」僅剩132輛,顯現民眾防汛意識提升。
因應今年汛期即將到來,楊遠明表示,停管處將持續透過現場告示、停車繳費單、台北市政府及水利處LINE官方帳號等方式宣導,5月起還會每週至堤外停車場夾放文宣,呼籲車主登記防汛簡訊通知服務,以即時得知水門管制狀況。
楊遠明說,為進一步保障市民財產安全,正在進行「台北市處理妨礙道路交通及久停公有停車場車輛自治條例」修法作業,將堤外久停車輛拖吊流程從45天大幅縮短至22天。
楊遠明指出,目前堤外久停車輛定義為30天,達30天後就會在車體張貼通知,限期15天內駛離,逾期才會移置,未來希望將久停定義縮短至15天,並要求張貼通知後7天內未駛離即拖吊。
台北市停管處長劉瑞麟會後接受媒體採訪表示,修正草案近期就會送到法務局審議,通過後再送市政會議討論,接著進入議會審議,希望這個會期就能完成修法作業,在此次汛期實施。
蔣萬安聽取報告後裁示,請交通局持續宣導堤外防汛措施,避免民眾未及時開走導致車輛受損或違規受罰,並確保民眾了解颱風期間開放紅黃線停車的範圍,另請警察局加強取締違規,避免影響道路通行。
防汛新制「未移車將拖吊並裁罰」
根據台北市工務局官網,為避免妨礙河防安全,北市府為提高颱風、超大豪雨期間違規停車的車主自主移車意願,2022年9月1日起,颱洪期間會影響防汛搶險工作及河川區域施工機具、車輛之疏散,在暴雨、海嘯或水庫洩洪等緊急事件發生期間,隨時啟動疏散門「只出不進」之管制措施,並將於管制後4小時執行拖吊設置。
罰款標準:疏散門只出不進為計時起算點,4小時後開始拖車
大型車:罰鍰4800元加上移置費3千元、保管費(半日)250元
小型車:罰鍰2400元、移置費9百元及保管費100元
機車罰鍰:罰鍰1800元、移費200元及保管費25元。
堤外停車場防汛簡訊通知服務
可至臺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停車查詢一站式服務」網站點選「車主專區」項下「車主註冊」內按步驟操作即可申請。
進入該頁面中登錄車輛及聯絡資料後選擇通知方式(簡訊、Email、簡訊+Email),系統將依選擇方式,於堤外停車場發生緊急事故或疏散通知時,通知儘速駛離。
另外,可加入臺北市政府官方LINE帳號,在畫面點選:訂閱市政訊息/安全照護/防汛資訊,讓您更加即時掌握紅黃線停車和水閘門開關閉資訊! (相關報導: 汽機車族小心了!7/1起新交通規定上路「違者立刻開罰2000元」,一堆車主還不知道 | 更多文章 )
資料來源:《台北市工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