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許多人還在嘲笑中國車只會「低價搶市」時,比亞迪(BYD)已經悄悄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車銷量之王。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正是挑戰全球汽車霸主Toyota。
這場戰爭,遠超過銷量的比賽。它關乎產業鏈控制權、技術標準主導權,乃至於未來全球汽車產業版圖的重塑。一場真正的商戰,才剛剛開始。
補貼退潮,中國汽車產業迎來硬仗
日本政治經濟觀察家福澤喬指出,中國車企近年來的飛速成長,離不開各國政府對電動車的補貼政策。但隨著歐美國家逐步取消補貼,並加嚴本地製造要求,中國汽車的傳統價格優勢正在消退。
儘管比亞迪已打入全球前五大車廠,但在全球市場上,Toyota依然穩居銷量龍頭,而Honda、Nissan等日系品牌也持續牢守防線。中國車企要想突圍,面臨的壓力遠超以往。
以下是根據香港01的資料,2024年全球汽車製造商銷量前五名的排名
1.豐田汽車(Toyota):1,080萬輛2.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 Group):903萬輛3.現代起亞汽車集團(Hyundai-Kia):723萬輛4.Stellantis集團:650萬至680萬輛5.比亞迪(BYD):427萬輛
產業鏈之戰!比亞迪衝鋒、日本設局:成本製造王 vs 技術標準王
這場對抗,已不只是賣車速度的比拚,而是圍繞「產業鏈控制權」展開的全面交鋒。
中國車企(代表:比亞迪) | 日本車企(代表:Toyota、本田、日產) |
---|---|
電池、馬達、晶片全面自製,壓低成本極限 | 掌握氫能、混動、自駕技術專利,制定國際標準 |
新興市場滲透快,擴張速度驚人 | 品牌信譽深厚,技術生態圈佈局完整 |
全產品線鋪開,從入門小車到高端豪華車 | 熊本「矽島」聯盟布局智慧交通未來 |
比亞迪靠成本與規模衝刺,日本車廠則以技術與標準卡位。這是一場成本製造王對上技術標準王的生存戰,每一個環節都決定未來勝負。
外部圍堵壓力加劇,中國車企能否突圍?
福澤喬分析,若川普重返白宮,對中國製造業的封鎖將更加嚴厲,汽車業將成首波重災區。即使在現有環境下,中國車企已經感受到外銷市場收緊的壓力。
另一方面,中國國內電動車市場雖然依然火熱,但過度依賴政府補貼,導致產能過剩與地方財政惡化問題浮現。未來若無法靠自主技術突圍,將面臨雙重夾擊。
日本車企穩紮穩打,佈局新能源與智慧交通
與此同時,日本汽車集團正以更細膩的策略迎戰未來。Toyota掌握全球氫能車(FCEV)專利主導權,在全球標準制定上占據關鍵地位。Honda與Nissan則持續深耕混合動力技術,穩守燃油車轉型過渡市場。
更重要的是,日本以熊本「矽島」為核心,聯手台積電、Sony、DENSO等科技巨頭,推動Level 5全自動駕駛研發,從智慧物流到高齡社會交通解決方案,全面卡位下一代產業鏈主導權。
未來的戰爭:速度 vs 穩健,規模 vs 技術
全球汽車版圖正面臨重構。中國車企靠著生產速度與市場滲透力強勢擴張,但日本車廠以標準制定與技術專利逐步佈局未來。雙方各有優勢,也各有壓力。
比賽不只是跑得快,更是誰能建立起不可撼動的產業生態系。 (相關報導: 川普關稅戰,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揭「美元貶值」隱憂 | 更多文章 )
一場決定未來10年的汽車商戰
從特斯拉到Toyota,從成本競爭到產業規則制定,這場中日汽車戰爭不只是銷量之爭,而是全球產業鏈主導權的爭奪。曾被忽視的中國車,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的遊戲規則。而這場商戰,真正的高潮,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