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於4月21日逝世,許多台灣民眾直覺聯想到,近期剛剛在院線上映的《教宗選戰》。然而,電影為求戲劇效果,對於天主教會規範做了若干刪減,以至於許多民眾誤以為,是不是馬上要進入新任教宗選舉?其實,並非如此。
首先,自樞機團確認教宗過世開始,教廷所有部會、委員會首長即刻停職。教廷內的教會政務及重大決定,於此時起,禁止做出決策,必須要等到新任教宗就職後,才會重新恢復。
教宗缺位期間,整個天主教會的政務,委由樞機團團長主責,並且由羅馬聖教會總司庫(總務樞機)代理教宗,負責教廷行政事務。
依據教宗方濟各今年1月7日的決策,延長了原樞機團雷(Giovanni Battista Re)樞機的團長職務,並於同月14日,批准延長桑德里(Leonardo Sandri)樞機的副團長職務。
現在負責天主教會最高政務的,正是這一位雷樞機。雷樞機就是電影「教宗選戰」中的男主角——多瑪斯・勞倫斯團長。而代理教宗行政職務的總司庫,則是4月21日面容哀戚宣布教宗方濟各逝世的法雷爾(Kevin Farrell)樞機。
雷樞機依據「主的普世羊群」宗座憲令第19條規定,於4月21日發函,召集全球樞機選舉人前往羅馬。然而,這個召集並不等同於接著就召開秘密會議(Conclave)。
依據媒體披露的雷樞機函件,雷樞機於4月21日下令所有有投票權的樞機,最早於4月22日上午9點前抵達羅馬,距離教宗離世的4月21日上午7時45分,僅有24小時時間。
這個命令不是為了直接舉行秘密會議,而是為了要舉行教宗缺位(Sede vacante)期間的樞機團總會議,尚是為教宗方濟各喪禮事宜、致哀國賓接待安排、秘密會議的召開進行準備會議。
第一次樞機團總會議已經在4月22日上午9時召開,截至當時,全球已經有60多位樞機抵達羅馬,這其實很不可思議,在短短的一日內,如此眾多樞機齊聚羅馬。
4月22日的第一次樞機團總會議共計決定兩項事務。首先是教宗方濟各的棺木遷移,樞機團決定自4月23日上午開始,將教宗方濟各棺木移至聖伯多祿大殿,開放民眾瞻仰。其次,決定教宗方濟各殯葬彌撒(喪禮)於本週六4月26日上午10點舉行。
第二場樞機團總會議,於4月23日下午5點進行。
截至目前為止,透過梵蒂岡廣播電台、鹽與光傳媒的精確資訊,我們已知教宗方濟各過世後,首週的時程安排如下:
4月23日教宗方濟各棺木遷移至聖伯多祿大殿,開放民眾瞻仰遺容。
4月26日上午10時舉行教宗殯葬彌撒,各國領袖出席致哀。
4月26日當日起,進行教廷九日國喪,教廷將於每天下午5點為教宗方濟各舉行紀念彌撒,直到5月4日。
接著,才會進入下一步。有可能會是,許多台灣民眾期待的「秘密會議」。但樞機團做出決定前,我們都無法確認。 (相關報導: 凃京威觀點:教廷外交的核心與雙重承認的可能性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博士生,著有《教廷外交:如何面對分裂與主權爭議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