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政府系統頻繁當機,民進黨的數位轉型目標是否過於好高騖遠?

雖然民進黨政府近年來一直在強化資安防護,導入驗證與監控機制,然而筆者人為政府的公文系統依舊缺乏資安三大核心之一的「可用性」。(示意圖,取自pexels)

聽聞前不久高雄市府傳出公文系統再度無預警當機,導致各機關收發文全面停擺,行政作業瞬間癱瘓。這也引起了當地基層公職人員的憤懣,認為這一現象嚴重暴露政府數位治理的深層問題。

想到2月底剛剛在台北落幕的全球數位人權大會(RightsCon),號稱是為台灣數位外交立下重要裏程碑。據報道,就連在「X」社群平台上的知名大網紅「李老師不是你老師」李穎也受到民進黨的邀請來台參會。數發部黃彥男部長表示,台灣作為當今數位民主的前鋒,將積極推動數位技術應用於社會信任、通訊普及與數位平權、強化與公民科技團體及社群合作,並促進人工智慧、無人機、5G通訊設備和資通安全等產業發展。

20250425-台北落幕的全球數位人權大會(RightsCon)。(林晟睿提供)
台北落幕的全球數位人權大會(RightsCon)。(林晟睿提供)

口號喊得響亮,然而面對公文系統癱瘓這類常態問題,政府卻表現得毫無作為。自民國82年推行公文電子化以來,系統當機、簽核卡頓等問題經常發生,政府雖然每年投入巨額預算建置與維運資訊系統,卻仍無法避免重複故障。每當系統出問題,文件流程中斷,急件延宕,跨機關溝通就得改用電話或紙本,或是讓基層人員來回奔波。長期以往,不僅行政效能下滑,增加了政策執行的風險,而且系統一壞,責任仍落在基層人員頭上,不只是拖慢了工作,還墊高隱性人事成本,同時還波及到民眾對政府效能的觀感。

自賴清德上台以來,一直強調要推動數位轉型,去年總統府還聲稱要投入116億元幫助企業落實數位、淨零雙軸轉型及發展通路,此次數位人權大會的舉辦也印證了賴總統的這一決心。但是數位化不能只是名義上的進步,對於基層公職人員而言更期盼有真正可信賴的工具,讓基層能夠安心工作,而不是讓資訊系統成為行政負擔,讓一線工作人員跑斷腿、寒了心。

在數位人權大會落幕不久後,桃園市產業總工會在3月6日那天召集勞團到勞動部大樓前舉牌抗議,要求「降低工時勿讓台灣成過勞島」。台灣高工時的問題長期未解,根據勞動部公布的國際勞動統計數據,台灣勞工2023年平均年總工時為2020個小時,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

據全球管顧公司WTW韋萊韜悅獨家授權天下學習的一份《2024員工健康及福祉》調查中,指出台灣員工過勞(Burnout)指數高達36%,不僅是亞洲之冠,相較於日本(20%)和中國(25%),甚至比起同樣以高壓工作聞名的香港(29%)、新加坡(30%)還要嚴重,台灣儼然已是「過勞之島」。這讓筆者想到最近李老師在「X」上發起一個「牛馬.ICU」超時工作調查計劃,然而裏面卻沒有任何台灣的企業或單位上榜,不知道是因為台灣人都滿足於現狀所以沒有積極去投稿,或者是民進黨提前跟李老師「溝通」好,拜託人家千萬不要讓台灣在榜單裡出現,所以這次大會才特意邀請李老師來台,難怪李老師一直在不停強調這裡的官員很「親民」。

雖然民進黨政府近年來一直在強化資安防護,導入驗證與監控機制。資訊安全固然重要,然而,資安的三大核心之一就是「可用性」。若系統不穩,即使資安規格再高,也無法發揮效益,沒有穩定運作,一切防護都是空話。

言歸正傳,若是真要落實數位轉型,筆者認為賴政府必須認真傾聽民意並且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建立穩健、即時、具韌性的行政系統,能夠讓基層人員安心工作,民眾也能感受到效率。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別讓當機變日常─基層公務員的無聲吶喊 更多文章

*作者為自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