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民觀點:期待新的模式─關於永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筆者認為台灣具有發展AI優勢,政府在10年投入3千億台幣,看似規模龐大,但相較其他亞洲國家而言顯得相當陽春。(資料照,富邦金控提供)

今年是台灣永續的關鍵年

自今年起,金管會要求實收資本額在20億元以下之上市櫃公司,均應提出永續報告書,並於今年8月底完成申報,根據金管會的統計,截至去年 (113年) 8月底止,已申報112年度永續報告書之上市櫃公司家數計有1,020家 (約占56%) ,其中包括強制申報者578家及自願申報者442家,其中取得第三方確信者計有613家。

永續報告書之所以重要,在於人類社會在進入「後工業化」之後,已從過去的「競爭」演化到了「合作」,商業競爭固然是人類歷史中的一環,但是,「地球的唯一性」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不得不慎重考慮的核心要素!因此「永續發展」最終成為各國必須實踐的目標。若單從商業角度而言,永續報告書是利害關係人包括投資大眾或是合作廠商檢視該企業經營表現的重要參考,同時也是他們決定是否進行投資之決策依據,台灣在外交上儘管被國際社會所孤立,但是在全球經濟運作的鏈結中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即使在外交上處於劣勢,為了經濟發展,我們確實必須遵守聯合國在2004年2015年分別提出的環境、社會、治理 (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 簡稱ESG) 及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  等等相關規範。金管會為了讓國內企業瞭解如何撰寫永續報告書已成立ESG數位平台,藉此提供企業相關服務,例如引導上市櫃公司建立有效的識別系統進而在永續報告書中準確揭露其財務狀況,並評估其營運對於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有效公司治理等等重大主題的影響。

金管會之所以如此要求,除了是希望與國際接軌外,也希望上市櫃公司持續強化永續報告之品質,除可精進ESG三大指標的要求之外,也能為企業建立良好商譽,提升大眾對於該企業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此舉將有助於台灣的經濟轉型,如今面對美國川普的關稅大戰,我們的政府束手無策,除了一昧的屈從美國之外並無任何有效作為,說到底,企業的永續發展與商譽之提升看來也只能從民間開始做起,其實,關於永續發展之推進本來就是起源自民間,最早是一群美國大學生倡議美國企業抵制南非的白人政府開始,它源於民間將來也會成之於民間,如果政府有為,則永續發展將會水到渠成,反之,對於公益之延續與永續之推進最終也只能透過民間合作戮力完成。

金管會目前推動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確信,更進一步以「治理」、「透明」、「數位」、「創新」等等四大主軸完備永續發展 (ESG) 的生態體系。這個生態體系有下列的發展目標;

一、以零碳為終極目的,引領企業達成淨零:亦即企業必須設定減碳目標、策略及具體行動計畫。

二、深化企業永續治理文化:推動公司董事多元化,例如性別平等、落實董事候選人提名制,推動薪酬合理化,例如研議董事酬金提報股東會報告之可行性,公司應設立設置永續委員會與永續長一職。 (相關報導: 陳厚銘觀點:如何推動NGO與企業的ESG夥伴關係 更多文章

三、永續資訊的誠實揭露:包括精進年度報告資訊,逐年完備各項產業別的永續指標,並以SASB標準作為揭露規範,SASB (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全名為「永續會計準則理事會」,該會於2011年在美國舊金山成立,是一個非營利永續會計準則機構。 SASB已制定出更全面、完整,且質化與量化並行的永續資訊揭露標準。在SASB之後,為滿足國際間一致且更具客觀性的全球永續基準需求,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 (簡稱IFRS) 於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簡稱COP26) 上宣布成立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 ,與SASB一起運作。ISSB接著制定「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永續揭露準則 (IFRS 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Standards)」 ,簡稱為「ISSB準則 (ISSB Standards) 」,此一準則為資本市場提供更精確的基準,全球的永續發展也因此邁向了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