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市場不行了!交易量狂崩64%,建商為何不降價?年輕人嘆:2年漲200萬買不起了

高雄房市的預售屋價格頻頻創高。(示意圖/林喬慧攝)

近年高雄房市走勢火熱,預售屋價格頻頻創新高,但根據最新實價資料顯示,預售市場交易量卻急凍,創下近5年同期新低,儘管交易明顯放緩,建商價格卻絲毫未鬆動,讓不少首購族進退兩難。對此,專家點出:「整體而言,市場已不再有『不買會更貴』的恐慌氛圍。」

年輕族群感嘆:房價2年飆漲200萬

近日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分享,自己2年前曾考慮購買某高雄預售案,當時總價約698萬元,如今同一戶型實價登錄已飆至898萬元,短短2年漲幅超過200萬元。他無奈表示,手頭僅有200萬元存款,年薪約100萬元,在蛋白區與理想地段之間難以抉擇,「若早出生2年,也許早就買得起」。

該篇貼文引發熱烈討論,部分網友建議轉向中古屋市場,認為目前已出現議價空間,「現在預售屋大跌不太可能,但中古屋開價已鬆動,可以慢慢挑」、「建商預售案多是不二價銷售,價格硬得很」。另有網友指出,南部建商仍在高價購地,成本壓力難以下修,「你要做的是看中古,預售屋根本不可能跌」。

預售交易量重挫 高雄年減76%

根據統計,2025年1至2月全台預售屋揭露戶數僅7167戶,年減64%,創近5年同期新低,其中高雄揭露量僅787戶,較去(2024)年同期大減76%,反映市場買氣急凍;台中市也出現年減79%的劇烈衰退新北市與桃園分別年減54%、58%,顯示多數高價區預售市場已進入觀望期。

據《Anue鉅亨》報導,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儘管年初受春節因素影響交易量,但整體而言,市場已不再有「不買會更貴」的恐慌氛圍,買方開始精挑細選具備捷運機能、總價合理與基地規模大的物件,市場進入個案表現階段。

為何預售「賣不掉也降不下來」?

儘管市場冷卻、交易下滑,但預售屋的價格並未因此下降,其中可能與開發商的資金結構與土地成本高度相關,據《經濟日報》報導,建商多數在地價高點大量購地,資金壓力不容小覷,一旦讓利可能導致虧損,且過去預售案銷售主打「不二價」,一旦降價恐引發已購戶反彈,影響信譽與後續銷售。

其次,開發商多採「分批釋出」銷售策略來穩定價格,並具備足夠資金撐過銷售期,即便短期成交放緩,也寧可拉長銷售週期,等待市場回溫,也不輕易降價出清。 (相關報導: 房市真的陷入寒冬?「全新電梯宅+車位」賣不掉,屋主想換屋急了 更多文章

再者,市場對房價長期仍有上漲預期,使建商與投資人普遍抱持觀望態度,選擇撐價不鬆手,與中古屋市場相比,預售市場由供給端主導,買方議價空間有限,在缺乏明顯利空或政策轉向之前,價格鬆動機會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