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勞退、孝親費!長輩靠「1招」月領2萬,最強被動收入來源曝光

絕大多數退休者早已不再依賴子女經濟支援,反而靠多年累積的投資收入,建立自給自足的生活。(示意圖/取自freepik@Lifestylememory)

在少子化與高齡化並行的時代,「存股領息」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退休族群的財富依靠。根據工商時報報導,財政部最新公布的2022年綜所稅申報資料顯示,有超過130萬名高齡者靠股票領股息,每人平均年收28萬元、月入2.3萬元,遠高於晚輩奉養的金額,讓「養兒防老」這句老話,在投資世代出現全新詮釋:不如存股防老,靠股子股孫更實在

超過半數高齡者靠投資過生活,股息成第一大收入來源

2022年申報綜所稅的高齡者(65歲以上)高達232.5萬人,約占高齡人口的57%。其中,擁有股利所得者達136萬人,合計股利金額高達3,778億元,平均每人股利收入達28萬元,相當於每月約2.3萬元現金流,可說是「退休不靠子,只靠股」。

財政部指出,這些高齡納稅人多已離開職場,因此主要收入來源為被動收入,其中又以股利所得占比最高,達50%,比9年前足足提升了18個百分點,顯示存股風氣在高齡族群中已然普及。

領得多的是誰?老股頭收入遠超女性投資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群「領息高手」中,男性股東的人數是女性的2倍,根據財政部進一步統計,若將申報高齡者依所得由低至高分為十等分,每個等分約23.3萬人,收入最高的前10%族群獨占82%的股利所得,並囊括77%薪資與70%租金收入。財政部分析,這些人可能包括退休的企業高層、專業人士或長年投資股票的資深股民

養兒不如存股?6成5高齡者靠自己養老

財政部資料同時指出,有65%的高齡者表示主要經濟來源來自「本人」,僅28%來自「家人奉養」。也就是說,絕大多數退休者早已不再依賴子女經濟支援,反而靠多年累積的投資收入,建立自給自足的生活。

從數據來看,高齡者不再是投資市場的局外人。不同於年輕族群偏好當沖、波段與短線操作,「老股頭」們選擇穩健存股、年年領息,成為股市中最沉穩的一股力量。在這個退休準備成為全民焦慮的年代,「存股領息過退休生活」,或許比任何養老保單都來得踏實。 (相關報導: 55歲以上長輩領錢了!符合資格「勞保局發逾4000元入帳」,每月都有錢可拿、沒申請就充公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