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中國手裡有哪五張王牌?川普的軟肋又是什麼?

(美聯社)

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已全面爆發。

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面臨高達245%的關稅,北京則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125%的報復性關稅。隨著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消費者、企業和市場都在為更多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的政府多次表示願意進行對話,但同時也警告稱,如有必要,中方將「奉陪到底」。

以下是北京可能用來反制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措施的一些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中國可承受痛苦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意味著它能夠比其他較小的國家更好地承受關稅的影響。

中國擁有十多億人口,龐大的國內市場可以減輕出口商因關稅而承受的部分壓力。

北京仍在摸索應對方式,因為中國人的消費不足。但通過一系列激勵措施,如家電補貼和「銀色列車」計劃,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川普的關稅給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更強的動力來釋放國內的消費潛力。

美國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美中貿易專家瑪麗·洛夫利(Mary Lovely)本月早些時候在BBC新聞節目表示,中方領導層「很可能願意忍受痛苦,以避免屈服於他們認為是美國的侵略行為」。

作為一個威權政體,中國的痛苦承受能力更高,因為它對短期公眾輿論的擔憂較少。在即將舉行的選舉中,也不會有人去評判其領導人。

然而,社會動盪仍然是一個問題,尤其是因為目前已經存在的不滿情緒,包括持續的房地產危機和失業問題。

關稅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對於那些只知道中國崛起的年輕人來說是又一次打擊。

中共一直利用民族主義情緒來證明其報復性關稅的合理性,官方媒體網評則稱「風雨同舟者興」。

習近平主席或許會感到擔憂,但到目前為止,北京方面仍保持著強硬而自信的語調。一位官員向國內保證:「天不會塌下來。」

中國一直在投資未來新科技

中國一直被稱為世界工廠,但它已投入數十億美元打造更先進的工廠。

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一直在與美國爭奪科技主導地位。

中國在再生能源、晶片和人工智慧等自主技術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

例如,聊天機器人「DeepSeek」(深度求索)被譽為ChatGPT的強大競爭對手,比亞迪去年超越特斯拉(Tesla)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蘋果(Apple)的市場份額正在被華為(Huawei)及Vivo等本地競爭對手奪走。

最近,北京宣布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投入超過1兆美元支持人工智能創新 。

美國企業試圖將供應鏈移出中國,但在其他地方難以找到同樣規模的基礎設施和熟練勞動力。

中國製造商在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為中國帶來幾十年的優勢,這需要時間來複製 。

這種無與倫比的供應鏈專業知識和政府支持使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成為強大的對手——在某些方面,北京早在川普上一次任期時就已經開始準備。

「川普1.0」時代得到的教訓

自從川普在2018年對中國太陽能板徵收關稅以來,北京加快了擺脫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計劃。 (相關報導: 美國車因關稅才在日本賣不好?專家吐槽川普:美廠又貴還不省油,銷量差很正常! 更多文章

中國投放數十億美元於備受爭議的貿易和基礎設施計劃,即「一帶一路」倡議,以加強與所謂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