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出國瘋自助行!為何旅行社數量不減反增?專家分析業者靠這2招賺飽飽

本篇將用業內觀察做整理,並採訪到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黃正聰,分析在自由行興起的今天,為何旅行社數量不減反增?(資料照/柯承惠攝)

(2025.04.30更新)當代旅遊型態轉變迅速,尤其是網路與智慧型手機普及後,自由行蔚為風潮。旅客只需一支手機,就能自行安排景點、美食、導航,甚至即時翻譯,讓出國旅遊變得更輕鬆彈性,加上能自行掌控預算,愈來愈多人選擇不再跟團。《風傳媒》編輯曾待過綜合旅行社、甲種旅行社,並通過外語領隊、導遊的考試,本篇將用業內觀察做整理,並採訪到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黃正聰,分析在自由行興起的今天,為何旅行社數量不減反增?

旅客出國瘋自助行!為何旅行社數量不減反增?

巴士、出遊、旅行、跟團、自助(示意圖/取自freepik)
根據2025年3月底的統計,全台旅行社總數高達4175家,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的3940家不減反增。(示意圖/取自freepik)

根據2025年3月底的統計,全台旅行社總數高達4175家,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的3940家不減反增。對此,《風傳媒》訪問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黃正聰,他表示開旅行社的門檻其實不高,許多業內人員累積幾年經驗後,會選擇自行創業。

從業人數部分根據2023年統計共有34346人,也就是說平均算下來,一家旅行社的人數才不到10名員工。黃正聰教授表示,進一步考量雄獅、可樂這些大型旅行社,員工數以百計,可推測台灣有非常多的旅行社僅只有兩個工作人員,黃正聰教授說明,這種微型旅行社常常是夫妻營運,業務量大的可能會再請一名助理。

旅行社家數統計。(圖/取自交通部)
旅行社家數統計。(圖/取自交通部)

旅行社類型解析:綜合、甲種與乙種有何不同?

巴士、出遊、旅行、跟團、自助(示意圖/取自freepik)
綜合旅行社涵蓋最廣,能辦理國內旅遊、國外旅遊,以及接待外國旅客來台的業務。(示意圖/取自freepik)

交通部觀光數旅行社家數統計資料顯示,2025年3月共有4175家,又可以分為綜合旅行社564家、甲種旅行社3265家、乙種旅行社346家,這三種旅行社差在哪呢?

綜合旅行社

▪️業務範圍:涵蓋最廣,能辦理國內旅遊、國外旅遊,以及接待外國旅客來台的業務。

▪️經營模式:可自行組團或包辦旅遊行程,並進行批售業務,即將設計好的行程提供給其他旅行社銷售。

▪️規模特徵:資本最高、組織規模較大的業者。

甲種旅行社

▪️業務範圍:可辦理國內旅遊、國外旅遊,以及接待外國旅客來台的業務。

▪️經營模式:主要以自行組團的方式安排旅遊行程,不能進行批售業務,即無法將行程提供給其他旅行社銷售。

▪️規模特徵:資本額與組織規模介於綜合旅行社與乙種旅行社之間。

乙種旅行社

▪️業務範圍:僅限於辦理國內旅遊業務,無法承辦國外旅遊或接待外國旅客來台的業務。

▪️經營模式:專注於國內旅遊的安排與服務,無法進行批售業務。

▪️規模特徵:資本額與組織規模相對較小,適合專注於地方或特定市場的旅遊服務。

看完服務內容的差異,大概就能理解,為何台灣有很多地方型不是那麼知名的旅行社,許多都是僅從事國內業務的乙種小旅行社。

專家分析小旅社也能靠這2招賺飽飽

此外,從業務上來說,就能很清楚地發現,綜合旅行社明顯超越甲種、乙種旅行社的範圍,那麼小的旅行究竟還有什麼生存優勢?黃正聰表示,近年來旅行社的經營型態也在改變,逐漸出現「資本化」與「極小化」兩種趨勢:前者發展出獨家商品,如鐵道旅遊、包船行程或結合婚禮活動,後者則如個人工作室,針對利基市場提供客製化服務。

小型旅行社與大型旅行社不只有競爭關係

黃正聰進一步說明,小型旅行社與大型旅行社間不單是競爭關係,某程度上也是合作互補。綜合旅行社設計出行程後,會交由小型的旅行社代售。

黃正聰補充大型業者擅長操作線上線下廣告,小型業者則透過人脈及社群傳播,強調人情味與彈性需求,在彼此分工下成功擴大市場觸角。

根據《風傳媒》編輯觀察,綜合旅行社會用比市售價格更低的價錢,賣行程給甲種旅行社,甲種旅行社會再考量利潤,以及和旅客的關係疏遠決定要賣多少錢給客人。

這種「搏交情」的銷售方式也是小旅行社非常重要的一環,官網列出的價格,給不給旅客再殺價,或者小費能不能有折扣等。許多旅客習慣向熟悉的旅行社業務報名,不僅因為能拿到優惠價格,也可以享受貼心服務,久而久之便產生依賴,形成高度黏著度。 (相關報導: 自助行便宜好玩誰還跟團?不只長輩!6大族群超愛參加旅遊團,第3個讓人超意外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