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結束對東南亞三國訪問,本週即將在北京接待來自肯亞、亞塞拜然兩國元首,持續拉攏開發中國家,趁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祭出高額關稅,同時又大量縮減國務院在非洲工作之際,鞏固北京在中亞、非洲兩區域的影響力,把握兩塊擁有豐沛能源與貿易能量的市場。
《日經亞洲》報導,對於肯亞總統魯托(William Ruto)與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yev)將先後抵達中國,展開不同目的訪問形成。位於華府的非洲戰略研究中心(Africa 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研究員南圖里亞(Paul Nantulya)表示,從過去歷史發展來看,每當中國遭遇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與孤立時,「它們都會轉向開發中國家或第三世界,強化互動強度並更聚焦重點議題。」舉例來說,類似情況曾在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與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期間出現。
China woos trade war 'circle of friends' as Kenya, Azerbaijan leaders visit https://t.co/eZnab5sG9A
— Nikkei Asia (@NikkeiAsia) April 22, 2025
本週的第三世界元首訪問,正值川普政府考慮大幅削減國務院人力,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流出草案中幾乎是全面撤除,現階段美國在非洲大陸的各種外交任務。在這個背景下,中國正積極填補美國在全球舞台上的空缺,取代美國主導國際秩序。許多專家都認為,假如川普堅持繼續推行保護與孤立主義政策,很可能就此給予北京大好機會,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多邊主義捍衛者」形象,藉此拉攏更多小國選邊站。
除了習近平上週剛剛訪問過越南、馬來西亞與柬埔寨(Cambodia),接下來則要加強與其所謂「非洲朋友圈」之間的關係,而肯亞就是中間一道重要橋樑。中國與非洲的總貿易額在過去十年呈現翻倍成長,2024一年達到2950億美元(約新台幣9.6兆元)規模,讓許多中國企業在當地找道新天地。

相對於非洲,來自中亞的亞塞拜然,該國位於裏海(Caspian Sea)的地理位置、國土蘊藏的能源礦產、歷史與俄羅斯之間的特殊關係,都讓它成為北京積極拉攏的對象。兩個國家透過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牽線,目前已有太陽能巨頭隆基綠能(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與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BYD),前往亞塞拜然投資,協助該國進行石油天然氣產業之外的多元化轉型。 (相關報導: 川普擬重組國務院!美國將裁撤氣候與人權部門、關閉非洲多座使領館 | 更多文章 )
除了現有的投資規模,阿利耶夫在新華社訪問時表示,該國主導的「中間走廊」(Middle Corridor)跨境運輸通道,將為中國「一帶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創造更多新機會,他期望此次出訪,能擴大雙方在再生能源與高科技產業的合作結盟,同時爭取更多北京的計畫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