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秦觀點:川普的經濟邏輯

現在川普積極對中國伸出橄欖枝,而北京態度也有軟化。圖為2019年6月大阪「川習會」(AP)

川普持續反覆已經導致全球投資人對美國市場擔憂與懷疑,許多人都在試圖分析、解釋川普的經濟邏輯。川普上任的早先時候,一度有陰謀論認為川普在故意惡意惡化經濟指標:大幅減少政府支出(調降GDP成長)、裁員華府官員(挫非農就業),營造美國經濟技術性衰退,迫聯準會降息以減少美債殖利率,好讓美國政府不用付這麼多美債利息。

而事實上,如果川普的經濟邏輯真的是美債,那他的許多行為似乎就有跡可循。

美國債台高築是老生常談。今年美債要融資9.2兆,6月前要6.5兆;這樣債務結構短期化導致利率敏感性高,提高再融資的風險。而目前FED的利率高漲降息步調緩慢。如果實質利率>GDP成長率,代表債務會自然擴大。實質利率=名目利率-通膨率,目前實質利率約1.5%,GDP成長率多數機構預測2025年僅0.5%至1.7%。即2025年美債只會持續升高。

2025年GDP成長率低在於川普減少政府支出(GDP公式 = C + I + G + (X-M),G大幅減少),以及預期的關稅導致消費降低。另一方面,2024年美國財政赤字佔GDP的6%以上,加上貿易赤字持續擴大,變成「雙赤字雙重擠壓」(twin deficits),削弱美元信心。

梳理完上面的經濟互動可以發現,川普近期大動作就是依據此邏輯進行:用貿易逆差計算來的關稅,逼迫各國增加對美投資,減少貿易赤字;關稅逼迫OPEC增加石油生產,減少油價成長,降低通膨預期;大量減少政府支出,導致GDP成長放緩,並綜合通膨下降逼迫聯準會降息;降息低利率導致債務壓力減緩,可降低再融資成本、減輕利息支出壓力,最終減少美國債務負擔。

因此,如果川普經濟手術根本是要解決美債問題的話,這就是中國大陸回應美國的大籌碼。在對中國大陸提高關稅並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後,傳聞北京開始拋售500多億美債,並且要分批繼續拋售,導致20年期美債殖利率一度高到5%歷史高位,美元指數下降。除大陸外,世界各國、各機構、投資人也在適度調節美債。

在此之下,最糟的狀況將是:債卷價格下降、殖利率上升、債市踩踏風險上升、股債雙殺、銀行資產市值縮水、銀行擠兌/信貸收縮、金融傳染效應、美元流動性危機,最後金融市場崩潰。也因此許多機構對局勢更為悲觀,認為經濟衰退就算了,更糟的是系統性崩潰。

也無怪乎現在川普積極對中國大陸伸出橄欖枝,包括「習近平是聰明人,會很快來談」;「願意見習近平、他是我朋友」;而北京態度也有軟化,說不會再提高關稅「不會跟美國玩了」。

金融市場崩潰對不會是全世界都不是好事,川普必然預料這件事,關稅戰一定越快結束越好,90天的暫緩已經說明此事。而中國大陸關稅戰就算「奉陪到底」,也依然被豁免總出口美國近20%的電子零組件商品。

至於6月川習還能不能會?雙方能否「一笑泯恩仇」,將是未來美中關係觀察重點。 (相關報導: 川普關稅害慘自家人?前大使曝強力脫鉤代價:這時間必跟中國求和 更多文章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䇹政學者、北京大學䇹政基金訪問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