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芳專欄:格陵蘭的戰略價值與氣候災難

筆者認為,格陵蘭冰川加速融化,讓因紐特人陷入生存危機,也恐導致台灣沿海城市未來被淹。川普欲掌控格陵蘭,卻反對氣候行動,暴露國際對氣候危機的冷漠與矛盾。圖為丹麥氣候變遷學者William Colgan(右)、因紐特獵人Olennguaq(左)。(謝錦芳攝)

全球最大島嶼格陵蘭(Greenland),為因紐特人(Inuit)的世居地,島上約6萬人。由於地理位置具重大戰略價值,且蘊藏稀土、鈾、石油等豐富礦產,美國總統川普強調,美國必須掌控格陵蘭。近年格陵蘭冰川融化速度超乎預期,嚴重衝擊因紐特人狩獵活動,導致生活陷入困境。格陵蘭位於氣候變遷最前線,因紐特獵人提出嚴正警訊,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格陵蘭冰川加速融化,對於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有多大影響呢?丹麥氣候變遷學者柯根(William Colgan)與格陵蘭因紐特獵人Olennguaq Kristensen近日應歐萊德邀請,參加台大風險中心、歐萊德共同舉行的「IPCC國際論壇:北極的最後一塊冰」,分享在格陵蘭見證氣候變遷的第一手資訊與研究心得,並接受《風傳媒》專訪。

圖2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右1)、丹麥氣候變遷學者William Colgan(右2)、因紐特獵人Olennguaq(中)、台大教授詹長權(左2)、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左1)。(歐萊德提供).jpg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右1)、丹麥氣候變遷學者William Colgan(右2)、因紐特獵人Olennguaq(中)、台大教授詹長權(左2)、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左1)。(歐萊德提供)

柯根現任丹麥與格陵蘭氣候能源公用事業部資深科學家,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核心貢獻者。他指出,「格陵蘭冰蓋一旦崩塌,全球各地海平面上升,台灣沿海城市包括台北和高雄都會泡在水裡。」

因紐特獵人Olennguaq是格陵蘭冰川融化的見證者與受災戶。他第一次出國,橫跨164,000公里,繞了地球半圈,才來到台灣。他從家鄉Savissivik駕馭雪橇犬穿越300公里冰原,花了一星期到達鄰近城市Qaanaaq,接著搭飛機到首都Nuuk,再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經杜拜轉機,終於抵達桃園國際機場。

格陵蘭老家零下15度,來到台灣感受豔陽威力

現年49歲的Olennguaq為因紐特獵人協會主席,自13歲開始狩獵,以獵殺海豹、北極熊、捕魚為生。他出發時,格陵蘭老家氣溫為零下15℃,二周前為零下35℃,來到豔陽高照的台北,氣溫達25℃以上,兩地溫差逾40℃,讓他經歷了完全不同的世界。

從冰雪世界來到炎熱的台灣,Olennguaq感受到太陽的威力。他說,自己家鄉沒有樹,這次來到大安森林公園第一次看到大樹,他上前擁抱大樹,陽光從頭頂直射而下,對他是全新的感受。他住在格陵蘭北方,全村只有50人,這次來到台北,看到街上擁擠的人群,是很大的震撼。

圖3  丹麥氣候變遷學者 Willaim Colgan(右)、因紐特獵人Olennguaq(左)。(謝錦芳攝).jpg
丹麥氣候變遷學者William Colgan(右)、因紐特獵人Olennguaq(左)。(謝錦芳攝)

近年格陵蘭氣候變化很大,有時下雨又下雪,冷熱無常。Olennguaq表示,「暴風雪的頻率增加,海冰容易斷裂流失。眼前一大片冰原,隔天全都融化了,變成海洋。由於冰層變薄變少,而且浮動漂移,我們無法在冰上活動,嚴重衝擊狩獵工作。」

Olennguaq養了45隻雪橇犬。他說,每年大約5月時,氣候變暖,冰層會斷裂漂移,但是今年4月初,冰層就斷裂了。他這次應邀到台灣訪問,出門時,從家鄉到鄰近城市Qaanaag的冰路還在,一周後,家人告知冰原裂開,回家的路不見了,沒辦法駕馭雪橇犬,令他非常煩惱。

冰原是因紐特人對外交通、活動和打獵的基地。他回憶,2019年5月時,家鄉的冰原曾發生類似事件,平時走的冰路,一周後裂開,冰路不見了。這次再度發生,而且提早了一個月。 (相關報導: 被控質疑「川普路線」!副總統范斯親訪僅一月後,美軍駐格陵蘭基地指揮官遭撤職 更多文章

格陵蘭冰川加速融化 因紐特人淪為氣候受災戶

近年格陵蘭冰川加速融化,因紐特人傳統狩獵活動大受衝擊,生活面臨困境。尤其2023年秋天結冰期來得特別晚,沒辦法出外打獵。柯根說明,「當地許多家庭生活因此陷入困境,格陵蘭人首度發起線上募款以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