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天不佑台灣

美國總統川普暫緩高關稅九十天,台灣喘口氣又轉回「大罷免模式」。圖為川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發表談話,一旁是財政部長貝斯特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美聯社)

天佑台灣,一場關稅風暴,在川普宣布暫緩實施九十天後,烏雲散去大半,連跌三天的股市迅猛回升;天不佑台灣,關稅危機才進入「冷靜期」,國內政治立刻又進入「大罷免模式」,前兩天才召集朝野協商的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立法院專案報告後的周末,繼續他的大罷免宣講,只是主軸從總預算案替換為川普關稅;意思是,未來三個月,台灣明面上要做好談判準備,實際上朝野都得做好罷免與反罷免的政治動員準備,政治喧擾還是主旋律。

一手極限施壓,一手漫天開價

川普變臉比川劇還快,全球高關稅從正式實施到暫緩,不過十三個小時,在此之前,福斯新聞已經報導,白宮斥為假新聞,股市為此上沖下洗,結果證明不但不是假新聞,川普更直白呼籲粉絲「買進川普媒體科技集團股票」,做空做多都是他,穩賺不賠的也是他。

天佑台灣,儘管卓揆念茲在茲還是大罷免,至少還有正常的外交部長林佳龍,他表示,多了九十天的時間,可以更詳細準備討論台美經貿合作,而不只是被動回應對等關稅,對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指經濟部赴美談判旅費被凍刪之事(事實並未凍結亦未刪除),林佳龍談到外交部旅費被凍刪時,他僅含蓄表示,「部份被刪,不是全刪,外交部可以重新調配。」慣性語出驚人的經濟部長郭智輝也難得中規中矩表示,爭取到九十天時間,會盤點各種談判策略,紓困中小企業的政策不會改變,當即最快下周一就會公告。

天不佑台灣,面對一手極限施壓,一手漫天開價的川普,對美國需索毫無抵抗力的台灣,還能怎麼談?就在川普大轉彎之前,賴清德總統投書彭博提出四點對策,包括:台美零關稅、增加美國進口和軍購、增加對美投資,以及承諾取消所有非關稅貿易障礙等,這不是「談判」而是「全面奉上」,對美軍購提高到GDP百分之三,已經是板上釘釘勢不可免,軍購之外,郭智輝也透露十年擴大採購二千億美元(不包括民間採購),到底能買什麼?天然氣佔比要提高到三成,未必能滿足美國的胃口,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直接點名台、日、韓參與建設規模龐大、時間長、成本高的阿拉斯加LNG計畫─包括承購最終產出與提供融資,於美國而言可以「分散風險」,台日韓就得承擔風險。

上一代創造經濟奇蹟,下一代面對困局

更關鍵的「台灣投資美國隊」,中研院研究員吳介民的「脫中入北」被賴清德援引為「重要政策參考」,先不論背後的意識形態,就談「產業入北(美)」有多大風險?桃園市長張善政一語中的,「核心產業,是國家最根本的競爭力,攸關國家的經濟命脈與安全,絕非可以輕易交換的籌碼」,尤其面對川普多變的決策風格,「除了台灣,鮮少有國家將『大規模赴美投資』作為主要的談判條件。」 (相關報導: 風評:迎戰關稅風暴,賴清德要先掃雷 更多文章

20250410-國民黨主席朱立倫 (中)與藍營縣市首長10日舉行縣市長聯合對策會議,討論因應美國關稅政策。(柯承惠攝)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 (中)與藍營縣市首長舉行縣市長聯合對策會議,討論因應美國關稅政策。桃園市長張善政(右六)提醒賴清德總統,「台灣投資美國隊」要謹慎。(柯承惠攝)

台積電就是「投資換(免)關稅」的具體案例,在川普「不來美國就課你百分之百關稅」的壓力下,台積電去了,沒能為台灣換到更好的關稅安排,台積電却成為川普動輒拿來做為「敲打」其他國家的示範,如今政府積極鼓勵大舉「移美」的結果,不是護國神山而是「護國群山」集體移動,產業外移之後的就業機會,乃至核心技術流失,「矽盾」不再,正落入川普所言,「台海有事,美國更有(半導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