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突如其來的美國關稅政策,打亂了不少台灣上班族的財務規劃,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最新調查,超過七成七的上班族手中有投資工具,卻在這波股災中平均慘賠超過23萬元,雖然多數人仍選擇理性操作、長期持有,但對未來經濟的焦慮早已悄悄蔓延,也產生了「全民兼差」的行動。
投資損失壓力爆表,近8成擔憂經濟、啟動開源行動
根據調查指出,高達77.4%的上班族持有股票、ETF、基金或期貨等投資工具,卻因為近期股市的劇烈震盪,人均損失高達23萬5,038元,面對突如其來的資產縮水,有56.8%的人選擇長期持有靜待反彈,另有17.9%的人選擇反向操作,趁低點加碼,然而,這場「非預期性股災」不只動搖了投資信心,也讓人重新思考,靠定期定額養出被動收入,在現今社會是否仍然為一項穩妥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並未出現拋售潮,心理層面的壓力卻持續積壓,78.1%的上班族表示擔心經濟前景,在這之中更有17%的人直言「非常焦慮」,有38.4%的人已經開始縮減家庭開銷,18%則主動尋求兼職機會,甚至有9.1%的人動用預備金因應生活,1111人力銀行公關經理莊雨潔指出,台灣上班族傾向以現金為本、避免槓桿,因此短期內的生活仍能維持,但這波危機儼然已成為警訊。
職場也吹寒風,傳產受創最深、科技業也難倖免
而投資失利還只是冰山一角,真正難解的是產業動盪帶來的後座力,調查顯示,儘管64.6%的公司仍維持正常運作,但已有6.7%的上班族通報公司遭遇撤單或停單,6%遭遇縮短工時,3%被迫放無薪假,另有3%面臨裁員壓力,再進一步交叉分析發現,傳產製造業受關稅風暴影響最劇烈,裁員則以資訊科技業為首。
莊雨潔分析,部分科技公司因應全球人力調整,台灣部門也同步收縮,傳產則受制於外銷訂單銳減,產線不得不暫緩,整體氣氛不亞於疫情初期的低迷。
上班族最焦慮的五大議題也因這波動盪而重新洗牌:通膨與物價上漲(62.8%)、景氣低迷(44.5%)、投資虧損(35.9%)、生活品質下滑(31.7%)與對政府失去信心(25%),其中68%的受訪者對政府救市策略感到悲觀。
「第二份收入」變主流,兼職搜尋暴增13%
正職不再是鐵飯碗,兼職變成最新常態,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指出,4月初至中旬兼職職缺的瀏覽數比去年同期激增13.6%,顯示出上班族對額外收入的強烈需求,調查也發現,在面對企業不穩的狀況下,有29.2%選擇照常上班,18%主動兼差、12.1%願與公司共體時艱,另有10.9%則選擇進修考證照提升職場競爭力。
在兼職選擇方面,前3名分別為文書行政(24.3%)、餐飲服務(15.2%)、理貨人員(12.1%)。 (相關報導: 房市陷入冰封期!股災、限貸、升息夾殺 專家估「跌幅不小」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