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寬廣的土地上,無數村落各具特色,而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的「爨底下村」光是村名中的第一個字就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卻憑藉深厚的歷史底蘊、人文風情與影視效應成功走紅,成為北京近郊最具魅力的熱門打卡地之一。

中國這村名你敢唸嗎?「30畫生僻字」讓人全場卡關
據了解,「爨底下村」始建於明代,清代時逐漸擴建並沿用至今,整座村落依山勢而建,層層錯落有致,古建築保存完整。
村中共有74處四合院式建築,總計689間房屋,幾乎全為清代民宅,至今未見新建現代建築,彷彿一座活著的建築博物館。
其中,「爨」字筆劃高達30畫,讀音為「ㄘㄨㄢˋ」,屬於生僻字,也是常見於書法比賽、漢字比拼中的「絕招字」之一,原指以火煮食的行為,作為名詞則意指爐灶。另外,「爨」還是中國西南雲南一帶少數民族的名稱。
不過,雖然村名難寫難讀,卻蘊含深意,根據當地居民說法,村民多姓「韓」,與「寒」同音,加上地處山區,冬季氣候寒冷,因此取名「爨底下」,寓意「躲避嚴寒之地」,展現對溫暖生活的嚮往。

「爨底下村」爆紅!成電影最愛取景地、古風美景吸粉無數
而「爨」象徵火焰,村民形容為「大火燒雙木,寒氣自退」;同時,村內還流傳一則字謎:「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打一個字。」答案正是「爨」,點出這個罕見漢字的結構、文化內涵。
如今,「爨底下村」已成為遊客打卡的熱門景點,每年吸引大量旅人慕名而來,只為一探這座擁有詩意名稱、深厚歷史底蘊的古村風貌,感受穿越時空的氛圍。 (相關報導: 「褔」原來不唸二聲「ㄈㄨˊ」!他唸錯自己名字32年,教育部解釋真正讀音字義 | 更多文章 )
除此之外,村落也深受影視圈青睞,曾是張藝謀電影《英雄》、馮小剛導演《手機》,以及陳可辛執導《投名狀》等多部大片的取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