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世界各地都陸續取消了和疫情相關的邊境限制,然而日本是在2022年10月、中國是在去(2023)年1月才取消,與其他國家相比相對較晚,但兩國此後的疫情復甦卻出現了分歧,其中在旅遊業更為明顯。對此,外媒也分析日本旅遊比中國旅遊在疫情後更暴漲的原因,更指出中國有不少措施都讓外國旅客卻步。

日本旅遊業比疫情前還火熱?
根據外媒《CNBC》報導,日本在許多「最佳旅遊地」名單中名列前茅,預計今(2024)年更會迎來破紀錄的遊客數量,反觀中國的外國遊客的回歸速度卻慢許多。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指出,赴中旅遊的需求不斷增加,今年1月至7月外國遊客比去年同期大增130%,只是入境人數仍遠低於疫情前的水平,因中國在2019年的入境人數約4910萬遊客,但截至今年7月為止只有約1725萬外國人入境。
反觀日本自3月以來,每個月都有超過300萬的外國遊客造訪,遠高於2019年的水準。對此,東南亞旅遊APP「Traveloka」投資長查克拉博蒂(Joydeep Chakraborty) 認為,除了旅客對日本文化的喜愛,日本政府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支持旅遊業,例如增強遊客體驗和簡化國際遊客的旅行流程,讓日本成為頂級旅遊地,而日圓的貶值也讓日本旅遊變得更加實惠,從而加速了該國旅遊業的成長,甚至導致日本的「過度旅遊」也引起各界關注。
為何外國人對中國旅遊不感興趣?
報導引述航空公司分析公司「Cirium」的數據,顯示許多國家飛往中國的航班運力仍低於疫情前,尤其是美國更是大減77%的航班。據亞太事務研究網站東亞論壇(East Asia Forum)的說法,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影響了中國旅遊業的復甦,論壇上一篇題為「單靠免簽政策無法重振中國旅遊業」的文章更認為「中國政府加強對社會法規的控制,可能會導致在華外國遊客感到不適」。

報導指出,中國擴大免簽的政策確實刺激了旅遊業,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數據顯示,中國今年上半年約58%的入境旅客,都來自原本需要申請旅遊簽證才能赴中旅遊的國家。不過,華府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報告卻顯示,在35個接受民調的國家中,就有超過一半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旅遊消費國,如美國、德國、英國和法國等。
報告中對中國持有好感度的國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亞洲最高,但亞洲的看法不一,報告指出:「亞太地區的觀點往往是最積極和最不積極的,馬來西亞和泰國等中等收入國家的觀點更為積極,澳洲、日本和韓國等高收入國家的觀點更為消極」。 (相關報導: 巴黎酒店沒掛五星旗…長榮二度道歉「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已逝創辦人曾說「自己是中國人」 | 更多文章 )
至於影響中國旅遊業的另一關鍵因素,則是中國人頗為自豪的「線上支付系統」,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推出了更多線上支付和預訂系統,例如預訂高鐵票或熱門旅遊景點的門票,需要使用微信的嵌入式程序,甚至許多店家只接受微信支付或支付寶,讓大多使用現金或信用卡的外國旅客相當頭痛。澳洲伊迪斯科文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黃姓教授為此也在東亞論壇上撰文指出,解決上述問題對於吸引外國遊客回歸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