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65歲人力銀行揭「平均退休年齡」!除了勞保勞退,還有1筆隱藏退休金可拿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變。雖然政策目前暫緩實施,台灣企業身處世界供應鏈中心,依然面臨高不確定性的挑戰。這些壓力最終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與勞工,尤其是中高齡族群(示意圖/取自photo-ac)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變。雖然政策目前暫緩實施,台灣企業身處世界供應鏈中心,依然面臨高不確定性的挑戰。這些壓力最終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與勞工,尤其是中高齡族群。對此,1111人力銀行調查出,中高族群對平均退休年齡的規劃,退休後是否要再進入職場的意願,以及養老金的資金來源。

不是65歲人力銀行揭「平均期望退休年齡」

中高齡族群的退休年齡規劃

中高齡上班族規劃的退休年齡平均為63歲,其中有近1成的人不敢考慮退休問題。

退而不休的趨勢增強

76%的中高齡族群計劃退而不休,相較於去年67%有顯著增長。其中,46.4%希望重新找到正職工作,也超越去年較多人選擇的計時/打工。

退休後再進入職場的意願

曾仲葳分析,受到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許多中高齡族群對退休後可支配金錢的焦慮加劇,因此選擇重返職場的比例上升。他們更願意尋求穩定的正職工作。然而,仍有35.8%的人選擇計時或打工,還有6%的人有意創業。

退休後的期望工時與收入

每週工作時間:25.8小時

每月期望收入:35,557元

勞保與勞退金的焦慮

近年來,勞保面臨破產的風險。調查顯示,有89.3%的中高齡族群擔心勞保金額不足以支持老年生活,且55%以上的人表示非常擔心。為此,許多人會額外規劃自己的退休金,例如:

53.2%進行勞退自提

32%投資股票基金

29.8%存款於銀行定存

25.3%依賴ETF領息

24.3%購買儲蓄型保單

面對職場困境的現實

中高齡族群最擔心的職場挑戰包括:

中年失業後難以找到工作(63.4%)

工作選擇有限(42.6%)

職位被年輕人取代(35.8%)

職能不足以勝任工作(34.9%)

45歲後重返職場的難度

雖然74%的中高齡族群自評感到壓力巨大,其中8.3%認為重返職場機會幾乎為零,但相比去年92%的悲觀情緒,這一數字有所下降。曾仲葳認為,台灣目前勞動力短缺,許多企業已經開始聘用中高齡人士,這增強了他們重返職場的信心。

離開職場的原因與再進入職場的情況

根據調查,85%的中高齡受訪者曾經離開職場,主要原因包括:

超過88%的上班族在離職後成功重返職場,其中82%重新從事正職工作,另有16.1%轉向接案或打工工作。

被辭退或裁員(47.1%)

照顧家庭(22.6%)

健康問題(20%)

除了勞保勞退,還有1筆隱藏退休金可拿

提到退休相信許多人會很直覺地想到勞保、勞退退休金,不過你知道退休不等於要馬上請領勞保勞退,以勞保來說最早可於65歲請領,但是每延後一年,每年可多領4%,最多可以延後5年,反之每提前1年請領,每年會被扣4%,最多可提前5年。

除了透過展延放大月領金額,其實還有1筆隱藏退休金可拿─續提退休金。許多勞工即使退休後,仍選擇繼續工作。根據勞保局的規定,只要勞工持續受雇,雇主每月仍需依法提撥相當於6%薪資的金額,存入該名勞工的個人退休金專戶。

當勞工年滿60歲、開始領取勞保的老年給付以及勞工退休金後,若仍繼續在職,就可以向勞保局申請「續提退休金」制度。也就是說,除了每月的薪資收入之外,勞工的退休金專戶還會持續累積提撥金,為未來生活多一分保障。關於續提退休金的規定與申請條件可以參考「不是勞退、勞保!勞工還有「第3筆退休金」,每年多領6萬在職也能拿」這篇文章。 (相關報導: 沒工作也有退休金!她當家庭主婦32年,領2筆退休金「月拿1.5萬元直到身故」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