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拋售潮元凶是中國、日本?阮慕驊1點分析「不可能」: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政策,掀起全球大動盪。(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政策,掀起全球大動盪,其中美國對中國關稅加碼到145%,中方日前也做出反擊,對美所有進口商品關稅提高到125%,更傳出要開始拋售美國公債,引發市場恐慌。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台灣為美國國債第11大持有國,規模達2904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9.58兆元。對此,財經專家阮慕驊在網路節目《聽,阮大哥的!》上表示,問題在於主要經濟體對持有美債是否信任,大部分持有美債的經濟體都是對美國享有龐大貿易順差,因此購買美債來作為交換。

阮慕驊提到,過去這一周以來,美債殖利率上升非常多,現美國政府債務餘額約38兆美元,速度以每100天1兆美元增加,主要原因為利率高,再加上政府財政赤字占GDP占比7%,使得必須不斷發債去支應政府支出,否則財政部連聯邦僱員的薪水都發不出來。

阮慕驊提到,美債30%為內部記帳不流通,而70%則是可以在次級市場買賣,這70%中境外持有約占40%,持有最多為日本政府,約1兆美元,而60%則是美國政府。他指出,2年期美債從3.5%上升至4%、10年期美債則從不到4%升到最高4.5%,曾突破4.5%,也被市場解讀為因殖利率突破4.5%,使得關稅政策暫緩。

各國政府拋售美債反制川普關稅?阮慕驊:可能性不高

阮慕驊指出,某種情況可以解讀債券市場被拋售的原因為在做存續期間的調整,從長天期調到短天期,因為越長天期的價格波動越大,顯示出風險越大,正常來說,越長天期的債券殖利率要高於越短天期的,而當大家發現債券市場出現價格下跌,會將長天期、跌得更兇的債券賣掉,把錢買短天期的,導致長債殖利率上升較多、短債殖利率上升較少,所以機構法人看到債券市場的風險,進行存續期間的調整,所以有可能是機構法人的賣壓,倒不一定是政府拋售。

針對外界討論推倒美債的幕後元兇為中國、日本的報復性賣壓,阮慕驊續指,外界表示各國以拋美債的方式來反制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但他認為可能性不高,因為拋債券只會讓債券價格跌得更兇,造成「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局面。他認為,問題在於主要經濟體對持有美債是否信任,大部分持有美債的經濟體都是對美國享有龐大貿易順差,因此購買美債來作為交換。

阮慕驊強調,這些國家把錢借給美國做生意,同時也受到利息的回饋,而全世界都相信不會不還債,因為發出的債叫做「無風險報酬」,但這個規則現在開始動搖,川普上任後不斷傳出白宮想要發布五十年、一百年期的零息債券,去換現在經濟體手上所持的有利息債券,但不會有人去買沒有利息的債券。

阮慕驊認為,川普應該要共同協商美國債務嚴重的問題,如何讓經濟體賺美國貿易順差後,一部分購買零息債券,讓現在既有的債券繼續維持信任感。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