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關稅戰如火如荼之際,北京稱將不會陪川普玩「數字遊戲」。這樣的做法引發外界關注。大陸海關總署署長王令浚稱「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美國政府所作所為已經引起全球普遍反對,中方已經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王令浚還表示,今年一季度,在美國政府濫施關稅的干擾和衝擊下,中美雙邊貿易仍保持增長,進出口規模1.11萬億元,增長4%。
儘管在關稅戰雙方夾擊的情況下,北京依舊抱著「十分樂觀」的態度在告訴全世界,「我們能贏」。
那麽,中國的信心源於哪裡?從現有的外交和經濟政策上,北京已經迫切的意識到要調整現有的外交策略以應對川普的關稅壓力。與以往不同,北京開始注重從供應鏈上下手,試圖從這些國家身上減少美國的干擾。
中美關稅大戰中,外交戰成為側翼
從近日大陸外交部舉辦的駐外使節會議上,就能看出調整逐漸調整溫和的外交姿態以應對接下來的外部環境的壓力。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會議上强調,要敢於善於鬥爭,堅決維護中國大陸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有分析認為,這是中共高層向美國發出的明確信號,但是鬥爭論並非只是面向美國,台灣也難免在其中。
中共官媒《新華社》報導說,要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關於對外工作的重大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王毅稱,要敢於善於鬥爭,堅決維護中國大陸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要銳意開拓進取,不斷開創中國大陸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大陸外交部黨委書記齊玉就持續加強大陸外交戰線黨組織的建設和隊伍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在全球關稅大戰上,中美雙方都有影響,但北京似乎更加願意將這個矛盾指向美方。相比於川普第一執政期的時候,中共也拋出過「鬥爭論」而在目前兩岸局勢和中美之間的互相影響下,鬥爭論則是更加具象化。
尤其是疫情三年,中國的國際形象則是出現逆轉直下的態勢,相比於官媒的紙上繁華和電子繁華,實際上中國一直努力希望改變「被批評」的局面。而外交戰線作為北京對外的視窗之一,它相比於統戰來說,更多的是一種明面上的較量,這也讓人不禁想起曾經轟動一時的「戰狼外交」政策。現在經濟發展是一種急不可待的「大局之策」高傲的姿態則並不能帶來多大的改變,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習出訪東南亞,能扭轉國際形象?
對於北京來說,改變現有的戰狼外交轉而向溫和外交的做法有利於中國重新樹立起新的國際形象。但是,這些都取決於決策層的看法。
另外一點,北京的「鬥爭學說」也有意向賴政府身上發揮作用,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減少台灣邦交國的數量,包括無邦交但關係較好的如立陶宛,如今也在利益面前考慮與北京轉變關係。
王毅在會議上所提的維護主權、安全則是與中共高層外交思想十分貼切,這也讓西方國家重新審視自己與中國的關係。在賴府派員前往華府與美方商討關稅問題時,北京也在觀察未來台灣將如何做?是甘心成為後院還是維持現狀。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罕見性預警!華北地區遭遇「極端大風」 學校提早放假、列車停駛、多地馬拉松賽事停止 | 更多文章 )
最新的消息是,中共最高領導人已經抵達越南河内,從今天開始對東南亞多國展開訪問,中國官場和民間也在關注這次出訪能否改變現在的局勢還是逆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