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屋vs中古屋怎麼選?專家揭1點買到「最划算組合」

新成屋因建築結構新穎、設備現代化,維修負擔低,特別受到首購族青睞。(示意圖/Pixabay)

隨著建材價格持續上漲與缺工問題延燒,裝潢費用顯著攀升,讓購屋族在選擇新成屋或中古屋時更顯兩難。根據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高裝修成本時代來臨,購屋策略應更精打細算,關鍵在於整體CP值與長期保值潛力。

裝潢成本高漲 中古屋費用更甚新成屋

曾敬德指出,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加上地緣政治、通膨與人力短缺等多重壓力,造成裝潢費用顯著上揚。以現行情況來看,新成屋裝潢每坪約需8至12萬元,而中古屋因需要額外整修、水電拉管等工程,平均每坪裝潢費用可能超過12萬元。

舉例而言,若購買一戶30坪的新成屋,每坪單價100萬元、裝潢每坪8萬元,總成本約為3240萬元。若改買每坪單價80萬元的中古屋,加上每坪裝潢費用12萬元,總成本約為2760萬元,前後相差近500萬元。

去年台中市住宅交易中,約3成買家來自外縣市,其中以彰化縣購屋者最多-發展中的北屯區。(圖/台中市政府)
政府實施限貸措施,將壓抑投資買盤,使中古屋市場交易活絡度下降。(圖/台中市政府)

地段與屋況影響中古屋吸引力

雖然裝潢費用偏高,但中古屋在地段與坪效上仍具一定優勢。曾敬德指出,以台北市中山區為例,因鄰近捷運站且生活機能成熟,中古屋深受自住型買方青睞。若中古屋屋況佳甚至已有裝潢,買方可將裝修成本併入房貸,減少一次性現金支出,進一步提升購買意願。

另以台北市大同區為例,20年以上中古屋平均單價仍維持在6字頭,若屋況不差甚至附帶裝潢,亦具備高CP值優勢。

首購偏好新成屋 保值仍須看地段與屋齡

曾敬德表示,新成屋因建築結構新穎、設備現代化,維修負擔低,特別受到首購族青睞。而在房市動態變化下,影響轉售與保值的因素則包括地段、屋齡、屋況、市場供需與政策變化。

舉例來說,若政府實施限貸措施,將壓抑投資買盤,使中古屋市場交易活絡度下降。加上屋齡較高的物件需額外維護與管理,也可能降低市場接受度。

選擇關鍵:量力而為與需求導向

對於預算充裕、重視入住品質的買方而言,新成屋省去裝修與維修時間,轉手相對容易;而若更重視地段與空間效率,願意投入時間與資金整理屋況,中古屋仍可能提供更佳性價比。

曾敬德建議,購屋前應審慎評估財務狀況與實際需求,並將裝潢與維修成本納入整體考量,才能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購屋決策。 (相關報導: 「半導體龍頭設廠」台灣1縣市房價翻倍!1字頭→3字頭僅5年,這商圈連帶紅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