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昨(8)日盤中大跌逾 772 點,市場信心全面潰散,電子權值股首當其衝,鴻海(2317)早盤即跌停鎖死,成交量更爆出26萬張,成為全場最熱交易標的。有投資人看到外資竟然大買上萬張,開始好奇:「現在能撿便宜了嗎?」不過,資深分析師卻指出,外資買超可能只是統計幻影,真正的風險還在後面。
短線3日跌幅逾22% 川普關稅風暴成關鍵壓力
鴻海近三個交易日股價重挫,今日(9)再度下探 119 元低點,三日波段跌幅高達 22.2%,幾乎成為「川普關稅風暴」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根據yahoo新聞報導,運達投顧分析師陳石輝分析,目前中美雙方正陷入激烈的關稅攻防,川普對中國祭出的關稅恐怕將高達104%,這對於在中國擁有眾多生產基地的鴻海來說,無疑形成龐大壓力,也讓市場恐慌情緒升溫。
外資買超「只是表象」?分析師揭露背後玄機
儘管外資7日出現大量買超鴻海,引發市場關注,但根據《旺德富理財網》報導,資深分析師陳威良指出,這其實是一種統計上的錯覺。由於鴻海跌停封死,賣壓無法有效釋出,導致只能記錄「買進」數據,賣出幾乎掛零,才會呈現出淨買超的錯誤印象。
他補充,外資7日在台股整體買超達168億元,看似轉向加碼,其實是因為包括鴻海在內超過1,700檔股票跌停,流動性嚴重不足,造成數據失真、參考價值有限。
投資策略怎麼做?兩位專家這樣建議
陳石輝認為,隨著國安基金陸續進場,鴻海身為大型權值股,有望成為護盤重心之一。此外,雖然短期內受到中美關稅戰的衝擊,但從長期基本面來看,相關利空已被市場廣泛消化,目前股價水準可視為超跌。
陳石輝也提醒投資人,雖然長線投資價值開始浮現,但是否進場仍需視個人資產配置而定。他建議,如果投資人手中持有的鴻海部位已相對偏高,就不建議再度加碼,應視現金部位與風險承受度謹慎調整。
另一方面,陳威良則建議,若投資人真看好 AI 或半導體產業,可優先考慮台積電(2330)與聯發科(2454)等基本面穩健、具成長潛力的個股。未來若政府有護盤措施,資金也更可能灌注在台積電身上,鴻海未必能獲得同等資源支持。
殖利率高 ≠ 就是買點,別被單日數據誤導
即便鴻海目前殖利率達4.6%,看似「甜甜價」,但在中美關稅風險未除、信心面尚未回穩之前,股價仍可能在震盪區間徘徊。專家呼籲投資人,進場前應審慎評估風險與部位比例,勿因單日外資數據就輕率加碼。 (相關報導: 美國錢快燒光了!川普關稅政策背後竟藏這盤算... 1國慘變輸家、衝擊超劇烈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