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所引發的問題已經不再只是大型出口企業,現在連中國的民營企業也要支持中共高層的決策。民營企業為中國絕大多數的民眾提供了涵蓋80%的就業崗位,在這場貿易戰風波中民企也是受打擊最嚴重的部分。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8日上午邀集民營企業座談時指出,「面對美國加徵關稅等外部風險挑戰,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定信心、鼓足幹勁,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紮紮實實辦好自己的事,以國內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牢牢把握自身發展的主動權。」
這是繼中國兩會之後首度出現高層罕見性要求民企支持相關決策部署,上一次是在川普第一任執政的2018年。當時,中美兩國處於完全敵對的狀態之中。
出席上午的座談會的企業包括,江蘇天合光能、浙江中基寧波、廣東領益智造、北京滴滴出行、山東歌爾股份,涵蓋出行交通、製造業等。
鄭柵潔稱,「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佔有很重的分量,是吸納城鎮就業的主要管道,在穩增長、穩就業中發揮重要作用」。鄭柵潔還稱,「發改委也將堅持和完善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認真傾聽民營企業訴求建議,由點及面、點面結合,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在上述座談會後的中共官媒新華社的新聞稿中,參加企業表示「美國加徵關稅已有準備,正在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中國民企被高層要求完全支持決策部署雖不是新鮮事,但在中國目前經濟趨緩的環境下,民企代表集體表態度亦有「經濟戰備」的意思。同時也透露出一個信號時,中國要與川普政府徹底展開經濟戰,試圖通過提振信心和釋放出堅強後盾的信號來安撫民間擔憂的情緒。
僅僅離今年一月份中共領導人在北京召開的民企座談會隔數月時間,兩會上對於民企的幫扶呼聲也是此起彼伏,有中國學者分析認為,北京此舉還是希望能夠上下一條心,就像此前北京對外公佈加征34%的關稅消息一樣。在中國社交媒體知乎上有民眾表示,「這條消息外媒沒有第一時間報導,說明沒有『內鬼』通風報信,這是我們多年來的勝利。」
中美第一戰經濟戰 後續會有熱戰?
觀察民企動向也是暗察中國政治與經濟動態的關鍵視窗。中國官媒《新華社》在6日有關川普貿易戰的一則微博貼文中提到「中國政局穩定」的內容,也引發外界關注。新華社的帖子稱,「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是典型的關稅霸淩行為,違反世貿組織規則」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長期保持政局穩定、社會安定,政策環境的確定性與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形成鮮明對比」。

將「政治穩定」作為對外招商的賣點,是海外簡中社媒上關注的焦點。《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日前在新浪微博上撰文表示「54%的關稅與再加50%,這有很大區別嗎?既然川普用最新威脅把中美談判解決貿易糾紛的大門基本堵死了,這個時候,必須談談底線思維了。」
胡錫進稱「說到這裡,必須談談更底線的事情,那就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斷然脫鉤的過程和盡頭肯定不僅僅是經濟的事情。它將伴隨相互敵意的迅速發酵,形成地緣政治的嚴重不確定性,雙方的互動方式會不斷遭到華盛頓的毒化。」
胡錫進在貼文中表示,北京應該把努力發展軍事力量作為應對美國的主要方式。對此,他還提到「歷史的經驗是,當邊境上商隊消失時,就會有軍隊出沒;大海上商船越來越少時,軍艦就會成為主角。」
胡錫進的這番言論引發中國民族主義者們的狂歡,一些人也稱「早就應該這樣,中國人應該有血性,包括對待賴政府也是如此。」 (相關報導: 風評:國難當前,子彈還能飛多久? | 更多文章 )
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日漸強大,也因此在國際社會上引發不少指責,此前一位中國讀者告訴我說:「樹大招風,世界老二必然會引起老大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