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到底缺不缺電?財經作家分析能源轉型矛盾:現代化國家的豪賭

游庭皓指出一旦國際天然氣價格上漲、供應鏈出現閃失,台灣供電就會立刻陷入風險。示意圖。(資料照,洪煜勛攝)

電價審議會日前做出電價暫時性凍漲結論,但台電虧損問題為解,讓台灣長期以來的缺電問題討論再度浮上檯面。財經作家游庭皓在就節目《游庭皓的財經皓角》分析台灣供電結構,以及台灣能源轉型過度仰賴進口所導致的國家安全風險。

游庭皓指出,缺電的原因分兩種,第一種是電力的需求大於供給,2024年全台用電量是2833度,工業占5成7、住宅戰1成7,若經濟持續發展且發展速度過快,光是工業用電就有可能導致發電量不足。而另外一個原因則是週轉不靈,也就是尖峰用電高峰、工業用電短時間內高速加班下供電系統出現問題,如0303興達電場事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游庭皓進一步檢視用電結構指出,台灣用電大戶一直以來都是工業,從原本的51.4%到今年57.3%,住宅、服務業正在萎縮,顯示產結構就是一個大型複合工業體,台灣的電力都是在為這些高級工業來服務,隨著AI和半導體加速用電需求,如果整體發行量沒有追上需求,在中長期一定會缺電。台灣目前的發電策略適核退氣進,也就是在何能持續下滑的比例下,靠天然氣和再生能源部位,2000年後燃氣一路狂飆,近年燃氣的比例已然超越燃煤的比率,這個時候天然氣接收能不能跟上就成了問題。

游庭皓:政府和學界認知的備轉容量有落差

游庭皓表示,台灣在過去的幾次停電其實都與缺電無關,2025今年看起來不缺電,原因第一來自備轉容量率的問題,台灣電網依賴龍潭、中寮、龍崎三大電力樞紐,一旦其中一個發生事故就有可能引起全台大停電,0303停電就是因為興達電廠導致夜間供電無法滿足需求,中午用電高峰時還有太陽能可以滿足需求,但到了晚上再生能源支應供電需求。

他進一步說,而這幾年台灣政府也著手建構分散式電網、加強儲能設備,跳電的風險相對有改善,但目前的問題在於台灣用電隨著經濟發展仍然相當緊繃,政府和學界的所認知的備轉容量率相差很多,經濟不認為在2025全面廢核的今天,備轉容量率仍有11.6%。但中央大學教授梁啟源則警告嚴重的話夏天夜間用電的備轉容量率可能僅剩0.4%,等於天天都有限電的風險。

游庭皓:經濟部預測有兩大弱點

游庭皓指出,出現這樣的落差主要在於經濟部的預測有兩大弱點,第一經濟部認為電網改革速度會很快,第二,低估台灣半導體的需求成長,大幅擴產的進度可能使得台灣用電量遠高於經濟部當時的拉升,現在遇到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核電今年退場,台灣的備載率可能最後是在賭運氣,也就是並不是電力管理,而是現代化國家的豪賭。總結來說,台灣有足夠的電力,但缺乏足夠的靈活性和電網韌性,政府就需要加強用電管理,能設定用電成長上限。

檢視台灣發電結構,游庭皓分析,台灣這幾年的能源轉型是從高污染的燃煤改成相對潔淨的天然氣,但天然氣高度仰賴進口,根據規劃2025年天然氣佔總體發電結構會達到50%,一旦國際天然氣價格上漲、供應鏈出現閃失,台灣供電就會立刻陷入風險,原本期待可以穩地補位的接收站例如台中五接,現在也因為環評持續卡關。而再生能源在政府支持下實質進度是相當緩慢,佔比成長有限無法支撐起非核、減碳的雙重壓力。暴露台灣能源轉型的矛盾,對外依賴度太高、碳排減得不夠多、再生能源上不來。 (相關報導: 川普關稅大刀台股皮皮挫!專家預估:下周一保守跌1800點、跌到「這點」也不意外 更多文章

此外,游庭皓也提到了台灣能源依賴度有96%高度進口,尤其是在天然氣的安全存量僅有11天,如果超過11天的封鎖就會出現供電的風險。他並引述華爾街日報的專題也指出中共對圍台軍演彩排多次,不只是劇本月寫越完整,高達96%的能源以及70%糧食依賴外援,只要封鎖台海超過三個月,台灣內部就會出現大規模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