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數百萬年薪,只因不想再過這種日子!大公司合夥人的真實心聲

想要更高的職位、更高的薪水,那就得承擔更長的工時、更大的壓力。(示意圖/取自pexels)

編按:許多人求職時都希望能找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但這真有可能嗎?心理師盧美妏分享她的職場見解,並聊到為何一位擔任公司高層的朋友,毅然決然決定放棄數百萬年薪,讓我們一起看看。

「理想工作狀態喔...最好薪水高一點、有發展性,至少給我五人以上的團隊,但不用扛業績。然後不要太常加班,一年能出國旅遊兩、三次吧......」叨叨絮絮聽了10多分鐘,我歸納了一下,這位學員對工作的期待大概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說實話,如果有這樣的工作,我也蠻感興趣的...這些理想與期待背後真實的提問是:如何找一份錢多事少的工作?「錢多」跟「事少」本身就矛盾巨大,這種工作並不存在。工作只可能是「#錢多事多」,更多的是「#錢少事多」

除了靠關係的爽缺,或老爸叔叔是老闆養著的閒散王子公主,很少聽說什麼工作可以「錢多事少」。要是有人跟你說有一份工作 / 事業:「錢多事少、被動收入、財務自由,要不要了解一下?」聽到這些關鍵字,先確認是不是金融騙局或直銷團體吧。多半是拐你去交學費的。

任何事物都有價碼

想擁有理想的職涯發展、物質財富、生活方式,或任何你想得到的事物,大致有三個步驟:

1. ️明確自己想要的東西

2.搞清楚價碼

3.付出代價

你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還是沒搞清楚價碼?亦或是付不起 / 不願意付出代價?實話說,許多人都是:「以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實際上是付不起或不願意付出代價」。你願意為了實現目標付出代價嗎?這個代價的底線在哪裡?

年薪幾百萬的代價

我們來看看大公司高管 / 合夥人的日常:每天早上8點開始工作,午飯在辦公桌前面一邊工作一邊草草吃完,不午休,一路開會、工作到晚上11點,有時候晚上應酬之後繼續回去加班,可能還有一些待辦事項需要睡前趕一下。

隔天繼續一樣的生活,每天都在扛業績、危機處理的爆炸壓力中度過。幾乎是24小時on call,平均一個月休假一天。

這大概是年薪數百萬的高管 / 合夥人平均水準,不算特別累了,我認識的朋友們都比這累多了。更不用說那些需要經常出差,奔走在不同時區,需要不停移動、隨時適應不同環境的人(此處就是在說我本人)。

在他們眼裡,996很幸福了!(996 = 每天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想著高薪的同時問問自己:你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嗎?願意多久?10年?20年?30年?P老師表示:「一天都不願意。」

放棄數百萬年薪的總監G

MIT 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在知名互聯網公司擔任總監的G,他跟我說,決定下個月要辭職了。G的頂頭上司47歲,做到公司的 VP(副總裁)。VP每天比G還要早上班,多數時候比全部門的人還要晚離開公司。

無時無刻都在回訊息,時常半夜三點還在工作群盯進度...(此時G都假裝睡著了,絕不回訊息。)已經在互聯網產業工作幾年的G,彷彿看到15年後的自己,不寒而慄。

這真的不是熬幾年就能變好的,想要更高的職位、更高的薪水,那就得承擔更長的工時、更大的壓力。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G只想多花點時間陪老婆小孩,還有抱著貓主子在沙發上放空看劇。前兩年G一直放不下他的高學歷,還有累積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就這樣去考公務員、找個比較輕鬆的工作,太可惜了吧?而且薪水低這麼多...

我跟G分享我合夥人P老師的故事。(以下略過3000字,有興趣請洽P老師本人。)然後G就決定辭職了。一句話重點整理:我們做職涯選擇時,通常不是在選我們要什麼,而是在選我們能承受什麼

無論是想拚命努力工作還是平衡生活,搞清楚你能付出的代價,然後pay。付出代價後可能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但沒有付出肯定是什麼都沒有。就像P老師一直想中樂透頭獎,就算機率再低,那他也得去買彩票才行。

錢多事少的工作罕見,但你可以先嘗試追求錢多一點,或追求事少一點。關鍵是你在為自己做選擇,並承受選擇所帶來的結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盧美妏心理師臉書專頁(原標題:如何找一份錢多事少的工作?) (相關報導: 薪水10萬嘆不夠用!29歲台積電作業員想離職,換1跑道盼賺更多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