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説,魏哲家日前到白宮見川普,好比李鴻章當年到日本,被迫簽定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而魏哲家割讓的是台積電。兩人都有孤臣無力可回天的心酸與無奈!
我的看法則略有不同,我認為,台積電更像是「昭君和親」,漢元帝為了大漢和平,不得不將公主遠嫁匈奴,王昭君出塞,西出陽關,而大漠蒼涼,難見故人。政府和台灣人民應明白,這是屈辱又無奈的歷史,不應有驕傲和喜悦!
我看魏哲家在川普的記者會,以顫抖的手掏出預先準備的講稿,宣讀台灣晶片的和親嫁粧,把經國先生留給台灣人民的遺澤台積電,讓川普捧走「半碗」;也打臉他之前演講所説「台積電變美積電,門都沒有!」我在想,賴清德怎能派出一個質樸善良的企業家去面對政治老狐狸川普?台灣應派出的是張儀和魯肅。
直到3月6日傍晚,賴清德和魏哲家一起召開記者會,總算説清楚台積電大手筆赴美投資的原因,我基本接受魏哲家「台積電赴美投資是基於市場和客戶的需要;在美設立研發中心不會動摇台灣根本」的説法,希望他説到也能做到。
我對賴清德也無意苛責,因為他承擔的多半是前任政府的錯誤;我肯定他年後召開國安會議;私下拜訪了張忠謀等人;並且在台灣人民有疑慮時召開了記者會,把台積電的決策過程透明公開。
對比李登輝政府當年面對301法案的一意孤行,屈從美國而和企業界對立,迫使台灣產業幾乎全面外移,造成台灣經濟失落了30年的歷史悲劇,以及蔡政府為了外交虛名,黑箱作業搞「晶片外交」,默不吭聲的把台灣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晶片科技,「白玉當白菜」到處送人,賴清德的做法,減少了台灣人民的疑慮。
雖然仍有許多撻伐之聲,但我認為,眼前最壞的狀況應僅止於此!我和郭正亮原先最擔心的「川普會逼迫台積電在美註册,變成美積電」的連根拔起沒有發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台灣和台積電逃過生死刼難,千億美元算是花大錢消災,台積電被川普捧走半碗,但只要根留台灣,仍有機會繼續壯大;且川普要美國再次偉大(MAGA),做法簡單粗暴,台灣應避其鋒芒,不要步哲倫斯基後塵。
但是,台灣經濟前途,自己卻無權決定,賴政府應知耻知病,有朝一日,台灣經濟自己要能當家做主。除此,我認為,記者會的説明,不足之處有四:
其一,飲水思源,不能忘了經國先生。賴清德感謝了張忠謀、魏哲家、台灣科技人,也推崇了蔣渭水,卻遺忘了經國先生在1980年代,任用孫運璿、李國鼎等人開創了台灣晶片產業;請回張忠謀,在政府財政並不寬宥的年代,篳路藍縷的創立了台積電。經濟不分藍綠,賴總統其實可以更大度些。
比如説,台積電大筆投資之後,台灣晶片出口美國,是否仍要課税?台灣掏心掏肺,比未投資國是否有關税優惠?2024年,美台貿易逆差739億美元,排名第六,美國會不會對台積電吃乾抹淨後,又以301法案對台灣再剝層皮?走筆至此,媒體報導魏哲家還在主導台積電救Intel,台積電不能讓川普無止盡剝削,政府也應挺身捍衛。政府應明確指派經濟部統籌規劃,避免該要的沒要到,甚至不知要什麼?由誰去要?
其三,賴清德説「政府從未受到美國壓力」,其實並不可喜。
川普説 :「台灣是晶片小偷;搶走原屬美國的晶片生意;要對台灣晶片課100%關稅。」川普的粗暴言語,是對全世界公開,台灣人民都感受到壓力,政府怎麼會沒有壓力?
我看川普是刻意避開賴政府,直接找軟柿子台積電下手,政府沒有壓力並不可喜,賴政府應有警惕,國家大事不能讓美國跳過政府。
其四,經濟部是企業海外投資審查單位,事前竟然未被告知。
我後來才知道,連主管「審核中華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經濟部長,是事後才被告知。是誰給台積電這麼大的權力?中華民國企業海外投資,都需經過經濟部投審會審核,並非企業董事會通過就可以為所欲為,台積電沒有特權;更何況,半導體是戰略物資,美、英、德、荷蘭、日、韓等各國都在管制,中華民國政府理所當然應該管制,政府的行政干預,是眼前阻止川普把台積電變成美積電的惟一辦法!賴清德要把經濟部長郭智輝推在前面做擋箭牌,不要讓川普誤以為動動嘴逼迫魏哲家,就可以對台灣予取予求;政府不能自毀長城,無論台積電赴美投資是否合理?先斬後奏都是政府行政的嚴重疏失。
我認為,即便台積電對美投資是「昭君和親」不得不為,賴政府如應對得體,台灣能平安度過,歷史會有正面評價。
反之,如果賴政府對晶片產業的外移處置失當,對台灣經濟造成持久傷害,賴清德、國安會和郭智輝都將難逃千古駡名。
我同時建議郭智輝,經濟部管好經濟不管抗中,不要為政府因抗中而傷害台灣經濟的錯誤政策背書,例如:美、日鼓動菲律賓南海抗中,承諾對菲投資,自己沒有能力,就拉台灣下水,而菲律賓政局動盪,經濟部主張去種綠電,如天馬行空,不僅不敷成本,也存在高風險;此外,郭智輝主張「境外關內」,擴大台積電對日投資,是延續蔡政府「晶片外交」的賣台政策,也難以見容於知識份子和台灣人民。郭智輝以企業家入閣已是犠牲,應謹守企業家務實原則,如果經濟部被迫搞外交,郭智輝會進退失據賠上名聲。要學童子賢,堅持以科學論證核電,不為民粹的廢核政策背書,如台灣電力問題解決,童子賢就是孫運璿、李國鼎。人民心中自有一把尺!
這幾天,看到一些企業家和學者,試圖以「國際化是趨勢」,為政府允許台積電美國投資緩頰;也有台大教授指責魏哲家,説他應下台以謝國人。但我認為,此時讚美或指責都無必要。
以史為鑒,我盤點曾發生核心產業外移的國家,無論是美、日、韓,或是汽車產業投資中國曾經風生水起的德國,甚至連為了規避美國關税到東南亞、墨西哥洗產地的中國,如今母國經濟全都遭外移反噬,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企業外移其實承擔極大的政治和經濟風險,我和許多台灣企業家都曾是大陸投資的受害者,我和曹興誠甚至是兩岸同受傷害。我認為,產業外移絕非經濟發展的必然,除非人力或競爭力確實不足,政府絕不應鼓勵產業外移。我們更不必為高科技的台積電的外移美言。
如以經營面分析,張忠謀曾説晶片在美製造,成本是台灣的1.5倍,投資不符效益;2024年台積電獲利約台幣1.1兆,如在美累計投資共1650億美元,依各方估算未來美國產能約佔台積電總產能20-30%,以美國的高成本,投資回收至少需10餘年或更久,而期間充滿政治和經濟的變數。可以斷言,這絕不是個好投資,如果不是川普以100%關税相逼,根留台灣絕對是正確的選擇。
反之,此時指責魏哲家也無必要,面對川普的蠻橫粗暴,換做別人,也很難做得更好!
我因此把台積電的赴美投資,定調為面對川普2.0,台灣不得不為之「惡」,眼前台灣最重要的,是認清現實,立即止損,療傷止痛,顧好自己,在險中求勝。我給賴清德如下五點建議。
1.國安會議成員,缺少經濟專業,應儘速成立「川普2.0經濟戰略小組」,決策過程公開,避免黑箱作業
台積電投資美國,其不得不為已如前述,且台美之間仍存在關税、美台貿易逆差、晶片上下游產業鏈外移、台資企業配合川普「美國製造」赴美設廠的規劃和風險管理等,所涉問題多而繁雜,且事涉談判,現有政府組織恐難以應對。
而觀察國安會議成員,經濟議題非其所長,建議賴清德以經濟部為主導,邀集台積電、電電公會、電子五哥等產業界代表、謝金河、李桐豪等言論領袖和務實的學者,以及有能力的談判人才,擴大成立川普2.0經濟戰略小組,集台灣之精鋭。賴清德親任小組召集人,卓榮泰為副召集人,郭智輝為執行長。
小組要建構「面對川普2.0的全面經濟戰略思維」,不能因川普頻頻出招而手忙腳亂;提出的決策必需以台灣經濟利益為惟一考量;小組決策的過程和談判的結果,要對台灣人民公開,對歷史負責。
2.賴政府的晶片產業政策,應堅持台灣優先,美國第二,日、德投資不宜擴大;停止晶片外交
眼前政府承諾川普的投資已定,而台灣和台積電資源有限,切忌好大喜功,應優先顧好台灣,其次美國;至於日、德,投資不可擴大。
台積電投資日、德,成本都超過台灣,投資不符效益,只能解讀為蔡政府的「晶片外交」。我認為,「晶片外交,就是賣台!」政府不可為了外交虛名,出賣台灣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晶片科技。
日本對台灣從來就技術封鎖,台灣沒有義務協助日本重建晶片產業。由近日日本政府結合SONY、豐田等八大財團全力支持的Rapidus,準備以2奈米製程搶奪台積電客戶,台灣應引以為戒,沒有人能保證日積電(台積電到日本被改名)培養的人才不會被Rapidus 挖角,而反噬台積電。
至於德國,福利太好,成本太高,工會強大,友達倂西門子手機曾經折戟,台積電投資應步步為營,不可擴大。
這也是我一再呼籲賴政府要立即停止晶片外交的錯誤政策,並嚴格管制晶片科技外流的原因。
台、清、交、成每年能培養的科技人才有限,台積電有吸收人才的優勢,已送出千名工程師到亞利桑那,不能再把台灣優秀人才大量外送。
外派的科技人才,子女大都在海外就學,多數會在海外落地生根,對已經少子化的台灣,兩代人的流失,是重大損失。如果再如外媒報導,亞利桑那台積電外派人才,有些已被同業挖角,對台灣而言,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些人才留在台灣,本可以為其他科技業者所用。
台積電海外投資,除核心幹部,宜就地取才,否則寧可放慢,甚至放棄,不可割肉台灣,餵養美、日。
讓人才留在台灣,創造台灣成年輕人夢想之地,這是政府應堅持的原則。
4.台積電的「去台化」就是賣台,令人細思極恐,賴清德應解開台灣人民的疑慮
其一,是台積電持續外移。2019年11月,張忠謀説:「台積電將成地缘政治兵家必爭之地!」之後,「兵家」美國要求台積電赴美投資;2022年,美國智庫主張,「一旦台海戰啟,美國要炸毀台積電,再用末班飛機撤走台積電工程師,只留給中國一堆難民!」2023年5月5日,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的發言,對此形同默認;川普的國防部次長柯伯吉,也曾多次提出戰時炸毀台積電的主張。我曾撰文提醒小英政府,台積電是中華民國的公司,美國憑什麼炸燬?而政府始终沈默,反而加速台積電的外移,此令人心驚!
其二,台積電出了國門就改名。台積電TSMC到日本改名日積電JASM,到德國改名歐積電ESMC,台積電亞利桑那改名美積電ASMC,我看也只是早晚。
日本的豐田,在全世界都叫TOYOTA;德國的BMW,在全世界都叫BMW;蘋果手機,在全世界都叫Apple。而台灣人的驕傲台積電TSMC,出了台灣就去台化,此不符國際常軌!改名到底是誰的主意?政府應查明,並立即更正。
其三,把台積電的命運交給外籍董事。2024年,台積電英美籍董事已經過半,賴政府應查明,到底是誰的主意?企業家都明白,董事會可以左右台積電前途;甚至,郭正亮的擔心,關鍵時外籍董事在川普壓力下,同意台積電改在美國註册,變成美積電,也極可能成為事實。
民間傳聞,一旦台海戰啟,政治人物會和台積電工程師一起搭乘末班飛機撤離,在海外以流亡政府之名和美日德分享台積電的海外投資利益,再任由美國炸毀台積電,只留給中國一堆難民,此令人細思極恐!不知政府對此如何回應?
很多知識份子認為,政府鼓勵台積電外移,是對美日遞交投名狀,為日後撤離做準備。我從不懷疑小英總統愛台灣,但我認為,賴清德有必要解開台灣人民對台積電去台化的疑慮,並儘速導正!
5.全民挺身捍衛台積電,中華民國籍董事必需過半,以安台灣民心
如前所述,台積電眼前最大的危機,在外籍董事過半,台灣存在高度風險!
2024年6月,台積電董事會改選,台籍董事減至4席,英美籍董事增至6席,且美國商務部代表有一席董事,商務部不是投資人,又不懂晶片科技,此令人不解?如果蔡政府承受壓力,應向台灣人民説明,台灣豈能任人宰割!
台籍董事不過半,台積電變成美積電會有潛在危機,萬一川普施壓,英美籍董事不敢不從。政府雖然可以行政干預,但又何苦引狼入室?
從網上公開的訊息知,台積電國人持股約佔22%,政府開發基金佔6.38%是最大股東,但台積電保留給員工的未發行股份還有7.56%(超過開發基金),其它主要股權分散在約1500家國際法人,較大的持股者有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阿布達比、挪威等歐洲國家主權基金或投資專戶,美國花旗銀行只是代管約佔20%的ADR,並非股權持有者。台灣人民掌握核心技術、市場和經營。雖然外資持股居多,但投資人主要是追求利潤,即便是華爾街大鱷,也不樂見美國製造的高成本腐蝕其投資利益,且台積電獲利良好,政府要掌控台積電過半董事絕無問題,賴清德應指派政府專人負責,民間也不缺人才可以協助。
如果一定要增加持股才能保住台積電,政府的超額税收可以投入,台灣人民砸鍋賣鐵也義無反顧,川普不要低估台灣捍衛台積電的決心!
*作者為西陵電子創辦人,曾任電電公會、工商建研會、青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