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出了新能源業的躺平策略,所有行內人看了都哈哈大笑表示太傳神了,馬上有綠學院會員用DeepSeek仿照該篇語氣想出一篇綠色產業其他子產業的躺平策略。
讓中國姥姥疼不起來、美國舅舅愛不下去的台灣塑膠材料產業在2025年的關鍵字就是一個「苦」字,各位看官不妨看看台塑四寶的近五年營收與EPS,就不難理解石化業躺得有多平,姿態有多安詳!
不需要再較量DeepSeek或ChatGPT的功能了,我今天就來演示「如何先顧塑膠業的巴肚,再來拜循環經濟這尊佛祖」的躺平策略,搏個版面,搏君一笑,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2025年躺平策略一:搞聯盟、搞小圈圈,而且要取一樣的名字
前有中國姥姥經過大病初癒(新冠疫情)猶如拍斷手骨顛倒勇的塑膠產能內捲不給零花錢(原料進口驟減),後追美國舅舅準備要求提高孝親費(進口關稅驟升),搞得台灣的塑膠產業飢寒交迫。
此種有如肥皂劇一般的情節,竟然真的上演,且把「循環經濟產業」這男一晾在板凳上,可說是所有綠色產業中最苦命的子產業了。其箇中主要的原因在於使用再生材料會遇到太多問題,市場競爭者百家爭鳴,回收物料價格趁勢坐地起價,供應鏈受品牌商及政策影響,受困於預算增加又無法搞大罷免,為了要活下去,大家只好搞聯盟、也就是搞小圈圈,格局不一定有,至少做到了「另類閉環」的以霸治霸效果。
有趣的是,這些聯盟組織站隊各據市場山頭,但都取類似的名字,例如新材料、綠能材料、低碳材料、低碳循環、碳循環、資源循環、淨零材料、淨零回收、循環資材、環保再生、新科技再生複材等,猶如維生素ABC狗咬豬披上糖衣加上華麗外包裝瞬間變成強身益壽的保健食品。在這場零和遊戲裡,與其專注於技術研發,還不如學會如何講好永續夢想故事,才能獲得更多關注與資金。
2025年躺平策略二:先拿便宜的認證打廣告再說
台灣的中小企業主很習慣炒短線,這是因為我們的市場很小,炒短線的回報來得很快,就算是本地的品牌商,當想要快速建立企業或品牌形象時,也會發現「使用100%再生材料」真是一個必勝的策略。
但自己說自己使用100%再生材料沒人信,一定要有一個公正的第三方才算數,其實這個世界哪有可能有什麼公正的第三方,說穿了就是《後宮甄嬛傳》裡的棋貴人,貌美、未必聰慧卻能得到皇帝的專寵,讓他豔壓群芳,左右逢源。只要先拿到認證這張入場券就好,至於是否為搖滾區並不是重點。
猴子上了樹,才會被發現屁股紅。很快,消費者就會發現許多產品只有頭一批有認證,後面的就放生,反正品牌效益永遠輾壓環保效益,誰看得出來、又會特別在意這雙球鞋是用再生材料生產的呢?
漂綠到底是蓄意詐騙還是環保份子過於嚴苛的標準,中間這條線真的非常模糊。如何讓循環經濟最後真正循環的不是只有新台幣,需要你停看聽。 (相關報導: 寶特瓶蓋丟回收還是垃圾?環保局曝正確答案!小心丟錯被罰6000元 | 更多文章 )
2025年躺平策略三:坐等政府當乾爹,情緒勒索要補貼
在循環經濟產業中,回收商、再生材料供應商、製造業者、政府、投資人等利害關係人,在市場樂觀時人人是朋友,但當潮水退去時,誰來承擔成本?這筆帳應該由誰來買單?這時候最容易的方式,就是找政府救市。